年11月1日,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叛逃6年后,在英国伦敦离奇中*,23天后其葬礼在暴风雨中举行。利特维年科的临终遗言将矛头指向弗拉基米尔.普京,引发英俄口水战,但普京却表示没有兴趣暗杀利特维年科,因为他身在俄罗斯时就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可普京真的会放过一个“大嘴巴”的叛国者吗?
克里姆林宫眼中的一根刺
说起利特维年科的履历并不复杂,年,利特维年科出生于前苏联沃罗涅什市,中学毕业就参*入伍了。年,利特维年科加入克格勃,随着苏联解体,转入由克格勃演化而来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工作。
应该说利特维年科在35岁之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特工,可到了年利特维年科登上了特工生涯的巅峰,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核心部门“打击集团犯罪小组”成员,*衔是中校。
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利特维年科放着大好前程不顾,竟曝光身份公开炮轰其上司,而他当时的上司就是时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普京。
年10月,利特维年科联合其他4人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披露联邦安全局高层曾命令他们暗杀俄罗斯首富别列佐夫斯基。其他人都戴着头套掩盖身份,唯有利特维年科直面镜头丝毫不顾及身份暴露。
别列佐夫斯基是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至交好友,他也是凭借这层关系成为俄罗斯只手遮天的人物,同时也为自己树敌不少。年,别列佐夫斯基的座驾梅塞德斯汽车在其公司总部外,遭汽车炸弹袭击,所幸别列佐夫斯基逃过此劫。当时利特维年科负责调查此案,所以别列佐夫斯基自此开始对这名小特工另眼相待。
也许别列佐夫斯基给利特维年科的好处不菲,所以利特维年科不惜牺牲自己的前程也要投桃报李。后来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其他人都承认,此事是别列佐夫斯基幕后指使,只有利特维年科坚持己见,甚至在别列佐夫斯基成为普京打击寡头的主要目标时,还及时给别列佐夫斯基通风报信,使其顺利出逃英国。
随之利特维年科因违反特工规则被开除公职,后又因其与别列佐夫斯基的特殊关系,而被三天两头传讯,并以滥用职权罪先后2次入狱。虽说利特维年科最终都是无罪获释,但其日子并不好过。
所以当普京接替叶利钦执掌俄罗斯后,利特维年科趁着特别法庭还未吊销其护照之前,就转道土耳其与妻儿会和,又因寻求美国庇护未果,只得登上了前往英国伦敦的航班。
利特维年科来到英国后顺理成章投到了别列佐夫斯基麾下。他住在别列佐夫斯基名下的房子中,名义上是护卫别列佐夫斯基的安全,实则为别列佐夫斯基抨击普京的急先锋。
利特维年科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第一个叛逃西方的特工,可他并未选择深居简出低调行事,反而时常主动联络各路媒体披露各种“内幕”消息,甚至还在别列佐夫斯基的资助下,连续出版了几本书措辞犀利地攻击普京。
年,俄罗斯曾发生一连串住宅爆炸案,以致余人无辜丧生,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把矛头指向车臣恐怖分子,促使俄*重返车臣。而利特维年科却在其著作中,指责这皆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策划的阴谋,以便寻找向车臣再度用兵的借口。
其实除了俄罗斯的那些异见者外,很少有人相信利特维年科的这些骇人言论,甚至英国的一些主流媒体,也不太轻易刊登利特维年科的言论。但利特维年科还是矢志不移地将反对普京进行到底,又开始向波兰《共和国报》披露,克格勃曾培训过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扎瓦赫里。
而利特维年科最后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是他想为俄罗斯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卡娅“申冤”。安娜与利特维年科同持反对派立场,以直言不讳批评普京的车臣*策而闻名。
年10月7日,安娜在莫斯科寓所遭到不明分子枪杀。安娜死后的第10天,利特维年科就在伦敦召开记者招待会,直言是普京杀了安娜。其实利特维年科当时并拿不出有力证据,但其声言要四处搜集证据将此事追查到底。
6年间,利特维年科一直致力于如何抨击普京,可想而知他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会闹得多僵。不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此前倒是一直未对利特维年科采取什么动作,那么利特维年科是否会因安娜之事彻底惹恼俄罗斯而遭杀手呢?
前特工*断英伦
11月1日这天上午,利特维年科曾与两波人会面,先在伦敦千禧旅馆松树酒吧与2名俄罗斯人卢戈沃伊和科夫通喝茶,而后又在一家日本寿司店与意大利安全专家斯卡拉梅拉一起吃饭。
当时利特维年科并未感觉出异样,直到晚饭时间才开始感觉腹痛难忍,并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医院诊治。
刚开始医生认为这只不过是普通的食物中*,可经过洗胃等多方治疗,利特维年科的病情不仅未见缓解,反而急剧恶化,不仅头发都掉光了,就连曾如运动员般健硕的身体都开始出现萎缩,看样子就像一个刚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现场回来的消防员。
11月17日,利特维年科被转送到伦医院,医生初始判断他是铊中*,而其体内铊含量有可能是人体承受分量的3倍以上。但利特维年科的病情依旧每况愈下,他无法进食,只能依靠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而其体内的白细胞也开始消失殆尽。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将利特维年科的尿样,送往英国核武器研究所检验。专家经检验在利特维年科的尿样中发现了大量放射性物质,但并非常见的辐射*害物γ射线,而是不易被察觉的α射线。
一般来说γ射线能够穿透钢板甚至混凝土,而α射线却连一张纸或人的皮肤都穿不透,但是α射线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就能摧毁它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体组织。
可以说这种临终前的滋味不好受,利特维年科在医生查出真实病因几小时后,在亲人的注视下痛苦地离开了人世。事后,英国警方进行尸检时,发现利特维年科体内含有10微克钋-。简单说利特维年科致死原因,就是这半根眼睫毛重量的钋-辐射出的α射线。
钋-是由居里夫妇发现的一种*性与放射性极强的稀有元素,其*性比氰化物高出数倍,其致死量只需1微克就足够了,据估算大小不及1粒盐的钋-,就能使一个体重70公斤的健康人死亡。
但是这种元素的提纯难度相当大,全世界每年也只能生产克钋-,据说1微克钋-的黑市价格就高达万美元,可以说钋-既罕见又价格昂贵,不是谁都能造出来,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只有几个拥有核反应堆的大国才能制造出钋-。
那么向利特维年科投*的人会是谁?投*者手中的钋-又从何而来呢?
遥远的真相
利特维年科一直拖到临终前头一天,也就是11月22日,才开始向英国警方讲述事发当天的一切过程,包括与谁见面,都吃过或喝过什么。
利特维年科起初怀疑最深的是斯卡拉梅拉。两人是多年的朋友,事发前一天,斯卡拉梅拉说其手中有一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暗杀名单,其中就包括利特维年科,就想拿给利特维年科看看,于是两人约定在11月1日见面详谈。
谁料两人见面后,斯卡拉梅拉只带来一份打印出来的电子邮件,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传递,没有必要见面。而且当时斯卡拉梅拉表现得有些心神不宁,连点的东西都没吃,倒是利特维年科吃掉了自己点的那一份午餐。但斯卡拉梅拉面对利特维年科的质疑,坚决否认自己曾经投*。
随后利特维年科又开始怀疑那2名俄罗斯人卢戈沃伊与科夫通。其中卢戈沃伊曾是克格勃前特工兼俄罗斯前总理盖达尔的保镖,不仅身份可疑,而且还拥有不着痕迹投*的能力。
但卢戈沃伊声称利特维年科当日并没有吃喝什么东西,而科夫通也站出来声称,自己与利特维年科是大学同学,并不是什么陌生人,当日见面只是为第二天的商务会谈做准备。
利特维年科临终前,虽然为了回答英国警方的询问足足花费了16个小时,但他提供的证据仍缺乏足够的细节描述,甚至就连其为何与卢戈沃伊见面的理由都没说清楚,所以利特维年科死后,3位嫌疑人有关事发当日的真相各说各话,很难查证到底谁在说谎以混淆视听。
而就在利特维年科死后第二天,英国警方又抛出一份所谓的利特维年科的遗书。利特维年科在遗书中写到:“我想现在该就那位该对我现在情况负责的人说两三句,你能让我沉默,但你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简单说就是利特维年科认为,是普京命令联邦安全局特工对其下*,不想让他再继续发出批评的声音。可想而知这份遗书很快就成为欧美众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头版头条。
利特维年科的特殊身份以及经历,再有西方国家媒体素来喜欢渲染前苏联或俄罗斯情报机构无所不在的,并令人不寒而栗的高明暗杀方式,甚至就连利特维年科的密友亚历克斯.戈德法博都言之凿凿的坚信,只有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才能做出这种事情。所有这些都让俄罗斯甚至普京本人第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俄罗斯面对西方舆论一边倒的态势,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如果利特维年科的遗书真的是其本人在临终前所写,那为何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公布呢?而且利特维年科死亡的时间非常微妙,当时正值普京在赫尔辛基出席欧俄峰会,遂俄罗斯认为此事件只不过是有人精心策划,旨在蓄意破坏俄罗斯以及普京声誉的工具而已。
其实欧美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利特维年科的遗书,也并非没有质疑。首先这封遗书是用英文书写,而非俄文书写;其次这封遗书也未体现出以俄语为母语的语言特点,所以许多人认为利特维年科并非这封遗书的真正作者。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许就像普京所说,利特维年科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还不足以构成直接的严重威胁,那么俄罗斯有必要耗巨资,甚至不惜冒着被西方国家孤立的危险铲除一个叛逃特工吗?
而英国警方为证明导致利特维年科死亡的钋-来自俄罗斯,又继续对卢戈沃伊等3名嫌疑人所有去过的地方进行勘察发现,无论是他们与利特维年科会面的场所,还是他们下榻的三家酒店,甚至他们乘坐的航班都发现了钋-污染的痕迹,尤其在酒店的下水道中发现了大量钋-附着在管壁上。
钋-确实可以用衣服甚至两张纸来隔绝其辐射能力,但投*者似乎并不了解有些设备可以检测出很微量的钋-,所以他们一时疏忽被调查者追踪到了行迹。
俄罗斯当局虽承诺会对英国调查人员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但他们拒绝将卢戈沃伊与科夫通引渡到英国接受传讯。与此同时,俄罗斯原子能署长基里延科也公开声明,俄罗斯严格控制钋-的输出量,每月只出口8克钋-,而且进口方基本都是美国。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拥有钋-的国家并非俄罗斯一个国家。
总之英国警方并未找到俄罗斯情报机构派人*杀利特维年科的实锤证据,由此英国只能将此事高高举起,然后再轻轻放下,以致有关利特维年科死亡真相在民间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说法。
有人说别列佐夫斯基为嫁祸俄罗斯,就指使人害死了利特维年科。也许有人质疑利特维年科不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心腹干将吗?其实利特维年科对于别列佐夫斯基来说,在关系到个人危亡时,也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利特维年科还有可能掌握着大量于别列佐夫斯基不利的秘密。据说后来在别列佐夫斯基位于伦敦的办公室中搜出了钋-。
也有人说利特维年科死于激烈的商业竞争,是被商业对手下*害死的。还有更奇葩的说法是,利特维年科利用自身之死的“苦肉计”达到诋毁普京形象的目的。因为利特维年科叛逃英国后,曾从俄罗斯偷运了一批核原料到瑞士的苏黎世,所以利特维年科手中可能存有钋-。
当然传播度最高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年1月,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4名间谍,将电子装置伪装成一块石头放在莫斯科的一处秘密街头地点,结果被俄罗斯反间谍人员抓了个现行。所以吃了哑巴亏的英国情报机构不肯善罢甘休,而利特维年科的死就成为他们手中复仇的一张好牌。
各种传闻甚嚣尘上,但没有一种传闻有足够令所有人都信服的证据,以致利特维年科死亡真相一直未浮出水面。
可是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英国又宣布重新调查利特维年科事件,并在调查报告中称,俄罗斯派两名特工杀死利特维年科,很可能得到了时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的指示,并且很可能获得了普京的批准。
俄罗斯方面再次否认了英国的指控,并认为这就是英国的一种挑衅行为。与此同时普京不仅依旧拒绝引渡卢戈沃伊到英国,甚至还提拔卢戈沃伊成为俄罗斯杜马议员。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有的调查又没有了下文,也许利特维年科身处大国博弈漩涡只是小小一枚棋子,其死亡真相可能将是永远的谜。
结语
纵观利特维年科死亡的各种传闻,归根到底还是与俄罗斯关系大。这不仅仅因为普京曾多次公开表示叛国者的结局就是去见上帝,原谅背叛者是上帝的事情,而他的任务就是负责送背叛者去见上帝。更因为苏联或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海外追杀传统早已根深蒂固。
其实早在年,斯大林就曾口授过命令,对那些拒绝回苏联的违法人员,将采取严厉惩罚,一是没收被告全部财产,二是在确定其身份后24小时内予以消灭。所以无论是苏联时期的克格勃,还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对于叛逃的异己分子都采用过这种“追杀机制”。
而*药因其方便快捷,就成为俄罗斯特工们执行任务的首选。譬如曾造成余名俄罗斯情报人员身份暴露的谢尔盖.斯科里帕克,虽然成功携妻带子叛逃至英国,但其生活并未能高枕无忧,不仅其夫人与儿子先后因车祸离奇死亡,而且他与女儿也因“诺维乔克”中*,差点儿命丧*泉,幸得抢救及时才得以活下来。
其实背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无法原谅的,只不过俄罗斯对待叛国者的手段更严厉罢了。所以叛国者的下场都不会太好,譬如利特维年科叛逃英国6年,刚刚取得英国国籍不足2个月就离奇死亡,是怨他一时疏忽大意?还是怨英国保护不利?
如果说利特维年科之死不是俄罗斯特工出手,而是英国报复俄罗斯的棋子,那么利特维年科更悲哀,这足以说明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背叛的人,无论到那个国家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当叛国者没有利用价值的那一刻,很可能会被抛到一边,甚至还会被当作博弈的棋子,以榨取最后那点儿残存的价值。
利特维年科之死掀起了一场暴风雨,但无论其死亡真相如何,应该都是其咎由自取,也许这就是一个叛国者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