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
TUhjnbcbe - 2021/12/13 16:41:00

食源性疾病

SUMMER

定义: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01

生物致病因素

细菌及其*素、真菌及其*素、

病*和立克次体、寄生虫和原虫、

有*动物及其*素

河豚*素;动物性食物贮存时产生的有*物质;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所形成的组胺等

有*植物及其*素

苦杏仁和木薯中的氰苷类;马铃薯在储存时其芽眼处产生的龙葵素等;蔬菜腌制产生的亚硝酸盐等

02

化学致病因素

重金属、非金属、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03

物理致病因素

放射性核素碘、

锶90、锶89、铯

食物中*概述

SUMMER

定义: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

分类:细菌性食物中*、真菌及其*素食物中*、有*动物中*、有*植物中*、化学性食物中*。

中*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病曲线呈突然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注意:潜伏期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对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意义更大。

细菌性食物中*概述

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合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的首位食品是畜肉类。

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葡萄球菌食物中*呕吐较明显,且腹泻频繁,多为*色稀便和水样便。沙门氏菌食物中*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黏液脓血便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如食用前加热充分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素;

2、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的繁殖和*素的形成。

3、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管。

4、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

01

沙门氏菌食物中*

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

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也就是说,食物表面上看不出来明显的变质如发霉、出水等,因此易被忽视。

故对动物性食物即使没有发现腐败变质,也应彻底加热灭菌。

[1].防止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生前感染是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主要来源。

[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低温贮存食品是控制沙门氏菌繁殖的重要措施。

[3].彻底加热以杀灭沙门氏菌: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防止食物中*的关键措施。

经高温处理后可供食用的肉块,重量应不超过lkg,持续煮沸2.5~3h;

或使肉块的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并持续12min,使肉中心呈灰色无血水。蛋类应煮沸8~10min。

[5].55℃1h、60℃15~30min或l00℃数分钟沙门氏菌即可被杀灭。

02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

[1].中*食品种类:

主要是海产食品,其次为盐渍食品

[2].我国沿海地区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发生高发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

预防措施

海产食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储藏。海产品应煮透。凉拌食物清洗干净后在食醋中浸泡10min或在℃沸水中漂烫数分钟。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

[4].临床表现:上腹剧痛或胃痉挛;粪便多为水样、血水样、黏液或黏血样便;脐部阵发性绞痛等

03

李斯特氏菌食物中*

李斯特氏菌在5~45℃均可生长,在5℃的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在-20℃可存活1年。在土壤、污水、粪便、牛乳中存活的时间比沙门氏菌长。

中*食品种类尤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最为多见

易感人群:孕妇、婴儿、50岁以上的人群、身体虚弱者和处于免疫低下状态的人。

临床表现

侵袭型的潜伏期在2~6周,患者开始常有胃肠炎的症状,最明显的表现是败血症、脑膜炎、脑脊膜炎,发热,有时有心内膜炎。

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等后果,幸存的婴儿则因患脑膜炎,少数轻症患者仅有流感样表现。病死率高达20%~50%。腹泻腹痛发热。

预防措施:

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对杀菌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从食品中消灭李斯特氏菌不切实际。冰箱食物尽快食用,存放不超过一周。

冰淇淋开封后要尽快一次性吃完!

冷藏熟肉、牛乳等彻底加热;

生熟分开;食品加工流程严格监控。

04

金*色葡萄球菌食物中*

[1].中*食品种类:主要是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如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金*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

[2].食物中金*色葡萄球菌的来源:上呼吸道被金*色葡萄球菌感染者,鼻腔的带菌率为83.3%,健康人的带菌率也达到20%~30%。

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就可能带有金*色葡萄球菌。畜、禽有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位可对其他部位造成污染。带菌从业人员常对各种食物造成污染。

[4].属于*素型食物中*。摄入活菌而无肠*素的食物不会引起食物中*。潜伏期短,一般为2~4h,极少超过6h。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等,以呕吐为最显著。体温大多正常或有低热。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小时至l~2d内迅速恢复,很少死亡。儿童更敏感。

[5].预防措施

1、从食物生产源头:挤乳过程严格按照卫生要求,乳制品应以消*乳为原料。

2、从食物储存过程:防止肠*素的形成。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h,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

3、从食物烹饪过程: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05

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

[1].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

[2].中*食品:引起中*的食品种类与沙门氐菌相同。

[3].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来源:大肠埃希氏菌随粪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而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

注意:饮食行业的餐具易被大肠埃希氏菌污染。

总结

SUMMER

腹泻病通常食用受诺如病*、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的未煮熟的肉、蛋、新鲜农产品和乳制品所致。

++++

以上便是食物中*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的几种常见中*。真菌性、化学性食物中*等其余类型后续再详细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