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汇编五
TUhjnbcbe - 2021/9/22 20:57:00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十一)一、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一、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掌握)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①位于最底层的是谷薯类食物,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g;

②蔬菜类和水果类居第二层,每天应分别摄入~g;

③畜禽肉(日摄入40~75g)、水产品(日摄入40~75g)、蛋类(日摄入40~50g)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3层;

④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液态奶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25~35g的大豆及坚果类。

⑤第5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⑥饮水(1ml~ml)应少量多饮,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喝水;

⑦建议成人每天进行累计步行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⑧每天摄取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二、保健食品

(一)定义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保健食品分类:

1.营养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包括在内。申报这类保健品不必进行动物和人体功能实验。

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三、保健食品必须符合的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3.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十二)一、食源性疾病

1.定义:如果食用不安全食品,从而使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性质的一类疾病。

2.食源性疾病既包括急性中*和慢性中*,也包括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

3.按发病机制分类分为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通常所讲的食物中*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4.基本特征

①在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②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斌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③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急性中*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二、食物中*

1.特点

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2.食物中*的分类

①细菌性食物中*:沙门菌属、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素等;②真菌及其*素食物中*(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如霉变甘蔗中*常见于初春的北方,赤霉病麦中*发生于5~7月,且多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动物性食物中*,如河豚中*等;④有*植物中*,如*蕈中*;⑤化学性食物中*,如有机磷农药、鼠药等。

3.食物中*的预防

①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②食物合理储藏可以保持新鲜,避免受到污染,冷藏的温度为4~8℃,一般不能杀灭微生物,只适用于短期贮藏,冻藏的温度低达-23~-12℃,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适用于长期贮藏;③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十三)一、身体活动分类

(一)按日常活动分类(掌握)

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业余休闲身体活动。

(二)按能量代谢分类(了解)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有节律、较长时间、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况、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也叫耐力运动。

2.无氧运动: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一般为肌肉的强力收缩活动,因此,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三)其他分类(了解)

1.柔韧性活动(伸展性活动):伸展性活动、瑜伽、太极;

2.强壮肌肉活动:日常各种负重活动、举哑铃、俯卧撑等;

3.平衡性活动:单腿站立站、倒着走、平衡板练习等;

4.健骨活动:蹦、跳、舞蹈等;

5.高强度间歇训练。

二、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

(一)身体活动强度的常用指标

1.绝对强度(掌握)

(1)常用指标:代谢当量(METs,也称梅脱)

(2)定义:是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运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s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1.05千卡能量的活动强度。

2.相对强度(了解)

(1)主观性的疲劳感,常用指标为自觉运动强度表(即伯格量表),等级可分为轻、中、重三个水平。

(2)客观的心率水平、耗氧量等。

(二)身体活动强度的衡量

1.绝对强度的衡量(掌握)

≥6METs,高强度活动;3~5.9METs,中等强度活动;1.6~2.9METs,低强度活动;1.0~1.5METs为静态行为活动。

2.相对强度的衡量(了解)。

三、身体活动量的衡量

1.国际通用的身体活动量衡量指标(掌握,需要学会计算身体活动量)

一般用梅脱·分钟(METs·min)或梅脱·小时(hour)等于该活动强度(梅脱值)与持续时间(分钟)的乘积。

例:健康成人每天以4公里/小时的速度走路30分钟,每周5天,计算公式为:

每天走路的活动量(METs·min)=3.0METx30min=90METs·min

每周走路的活动量(METs·min)=90METs·minx5=METs·min

2.千步当量

是为了便于我国居民估计和折算各类身体活动的活动量或能量消耗。

1个千步当量相当于普通人中等速度(4千步/小时)步行10分钟(约1千步),即3梅脱x10分钟=30METs·min的身体活动量。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十四)一、老年人身体活动注意事项

1.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应定期做医学检查和随访。患有慢性病且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应与医生一起制定运动处方;

2.感觉和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反复实践掌握动作的要领,老年人宜参加个人熟悉并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为老年人编排的锻炼程序和体操,应注意动作简单,便于学习和记忆;

3.老年人应学会识别过度运动的症状。运动中体位不宜变换太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运动指导者应注意避免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的伤害;

4.对体质较弱和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慎重调整运动计划,延长准备和整理活动的时间;

5.合并有骨质疏松症和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如跳绳,跳高和举重等;

6.老年人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二、运动处方

1.概念:是指对个体进行运动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身体活动方案。

2.基本原则(FITT-VP):包括运动的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ing)和类型(Type)以及运动量(身体活动量(Volume))和进度(Progress)

三、健康成人运动处方基本内容

1.有氧运动

频率

强度

时间

运动量

运动形式

进度

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3天较大强度运动,或每周3~5天中等强度与较大强度运动相结合。

中低强度(40%~60%HRmax)逐渐达到中、高强度(60%~90%HRmax)。对健康状况不好的人进行小(30%~60%HRmax)到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每天累计30~60min,且每次至少10min,每周累计~min。或每天至少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75min)的较大强度运动,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

推荐大多数成年人每周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每周≥~MET-min,或每天至少中速以上步行步。

建议所有成年人都进行有节律的、大肌肉群参与的、所需技巧低的、至少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一般成年人的较合理计划是在计划开始的4~6周中,每1~2周将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延长5~10min。当规律锻炼1个月后,在接下来的4~8个月里逐渐增加到上述推荐运动量。

2.抗阻运动

频率

强度

类型

推荐量

每周对每个大肌肉群训练2~3天

中等强度,每次至少练习1组,每组重复10~15次,如果杠铃的1-RM为kg,则推荐60~75kg的轻度

推荐多关节练习

每个肌群练习2~4组,每组重复8~12次,组间休息2~3min

3.柔韧性训练

4.减少日常久坐不动的行为

卫健委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二十五)一、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要点

1.减重目标的设计应切合实际,推荐3~6个月内减重5%~10%。

2.为达到降体重的效果,应同时合理膳食,每日减少~kcal的能量摄入,每周至少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最大程度获得健康体适能的益处。

3.逐渐增加至较大量的运动,如每周大于分钟,以促进长期控制体重。

二、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要点

在没有运动禁忌,即运动能力没有受到特殊限制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准推荐量与普通人相同。

原则如下:

1.频率: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连续间断不超过2天。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鼓励糖尿病患者从事各种肌肉力量训练。可以从中低负荷开始,每组激肌力练习8~10个重复,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负荷和重复数可以逐渐增加。练习负荷较大时同一组肌肉的练习应隔日进行。

2.强度:较大强度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3.持续时间:每周累计至少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每次至少10分钟,每周累计达到分钟可以获得更多健康效益。

4.方式:强调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的、持续性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练习。

5.静坐:持续静坐行为时间不超过30分钟;

6.进度:与健康成年人一致,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事项(掌握):

(1)血糖>16.7mmol/L应禁忌大强度耐力运动;

(2)出现严重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大强度耐力活动、中高负荷抗阻力运动、冲击用力和爆发用力;

(3)出现血糖控制不稳定、血糖>16.7mmol/L合并酮症、合并视网膜出血或感染、不稳定心绞痛时应禁忌各种运动;

(4)预防低血糖(掌握):

①运动前的胰岛素应避免注射于运动肌肉,最好选择腹部;

②在初次运动和改变运动量时,应监测运动前和运动后数小时的血糖水平,如运动时间长,还应考虑运动中的监测。根据监测的血糖变化和运动量,可酌情减小运动前胰岛素用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③运动前血糖水平若小于mg/L,应进食碳水化合物20~30g后运动;

④有些病人运动后低血糖的影响可持续48小时,必要时应在运动后进行更多的检测;

(5)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时应合理安排进度,以保证运动安全。对于运动伤害风险较低的患者,一般需要1~2个月逐步达到目标运动量和强度;风险较高的患者则需要至少3~6个月;

(6)运动时的足部保护:出现足部破溃、感染时,应避免下肢运动。除了每天检查足部之外,为避免发生足部皮肤破溃和感染,参加运动前对足部检查,特别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的袜子。病情重者建议从事足部无负重运动,如自行车游泳,上肢锻炼等。

彭丽君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管理师高频考点汇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