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物”与上火一样,是一个存在于民间、没有明晰定义,却给人们带来很大困惑和困扰的的混沌概念。
对于很多人来说,要相信吧,经常看到科普说没有发物这回事;要不相信吧,有时吃了某种食物又似乎的确引起了某种问题,而且很多医生也说要注意忌口发物。
相信还是不相信呢?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生病时,需不需要避开发物?要揭开这些疑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发物到底可能是什么?
什么是发物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发物指的是食物。
其次,就是指进食后可能引发旧有疾病或症状复发,或新疾病萌发的食物。也就是过去认为这些相关疾病需要忌口的食物。
可见,发物是一个与“忌口”息息相关的概念。
至此,发物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神秘。
哪些食物是,或者可能是发物
虽然没有明晰概念,但是要探究哪些食物可能属于发物这个食物集合,却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参照各种税法,发物似乎更经常指吃过后诱发外伤(现代也包括手术)伤口感染,各种皮肤疾病发作,或腔道及开口部位比如口腔、鼻腔等发炎的食物。其中很多可以归于能引发“上火”的食物范畴。但是,具体到发物种类或品种,可以说众说纷纭。
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发物非鱼虾类莫属,尤其吃后诱发某些皮肤病皮疹易发,疮疡易破溃,或外伤或手术伤口感染不易愈合的食物。
其次,是一些被认为是“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辣椒、葱姜蒜等,基本可以归于吃了容易“上火”的一类。
另一类,就是某些瓜果蔬菜,吃了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嘴角糜烂等状况。比如,荔枝、菠萝等。
其他的,吃了可以头痛痛晕,腹泻便秘,腹胀多气等等,不一而足。
也有的人根据中医病因机制,概述为可以诱发“风、寒、燥、湿”等状况的食物。
具体到食物品种,历数各地各种说法,大概几乎会包含所有食物中的绝大多数。比如,如果我们看一下百度百科发物词条,你就产生这样的感觉:原来我们每天吃的不是食物,都是发物。如果是发财的发,该有多好。甚至,同一种食物,在不同地区,不同人,对是不是发物的判断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下图所示,榴莲是否为发物的问题,虽然只有两个回答居然就针锋相对。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对发物概念,以及食物是不是真的可能会引发某些疾病或症状等问题,作一系统梳理呢?
发物的现代医学梳理和解读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进食后可以或可能引发疾病或不适的食物就有可能是或者被当成是发物。从现代医学视角上来考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耦合现象
吃某种食物与某种疾病或不适先后或同步发生,两者之间原本并不存在关联更不是因果关系,但吃相关食物却被当成疾病的原因,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鸡司晨”并非鸡打鸣把天叫亮一个道理。
很多民间概念都处于这种“鸡司晨”逻辑,发物概念也不例外。
其中,无论什么食物,最常被耦合的是传染或感染性疾病。这是因为,发物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而人类历史上最多的、给人类造成最深重灾难和死亡的首推感染性疾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社会经济、医学高度发展的新世纪。
年召开的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年慢性非传染性病造成全球60%死亡(万),同时带来43%的疾病负担,总体上首次超过传染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大会通过了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病全球策略,鼓励各成员国致力于慢性非传染性病。
就是说,直到进入21世纪,感染性疾病才退居人类健康威胁的次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疾病谱的改变。
即便如此,前不久发布的全球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年报告显示,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仍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和第5位,而在WHO发布的首份全球疾病负担,即报告中,这两中感染性疾病占据死亡原因的前两位。
在我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营养不良仍是国民身体状况的主基调,全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设施极端落后,甚至抗生素都异常短缺。在农村,很多感染性疾病因为得不到抗生素治疗而出现败血症甚至死亡。
当然,由于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存在,感染性疾病并不一定会造成死亡,却带来巨大痛苦和残疾。其中,最常见的感染是外伤或手术后伤口的感染。
在人类更早的历史上,尤其是抗生素被发明和使用前,有时候,非常小的创伤,哪怕是手指被一根草刺破,都有可能发生感染,甚至败血症和死亡。
比如,白求恩,自己身为外科大夫,仅仅因为手指割破感染,就倒在了青霉素被批量生产之前的年。
由此,不难想见,民间对感染性疾病的恐惧和担忧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尤其是在不明感染原因、机制和防治办法的情况下,老百姓只有将原因归咎于他们自己认为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替罪羊自然是食物,毕竟“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信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另一种经常耦合的疾病是过敏性疾病。我们知道,过敏性疾病与身体免疫系统有关,由免疫系统对外源性物质和自身组织发生“变态反应”激发。其中,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的确经常作为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但是这种“反右斗争”也非常容易被扩大化,很多无辜的食物被当成替罪羊。
相同的逻辑,在出现疾病或不适时,人们往往最常从进食的食物找原因,认为是“吃坏的”,因此很多食物都有可能耦合成发物。
可能,大部分发物应该这样产生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地、不同人所认为的发物差距是如此之大的原因。
2.的确可以引发过敏的食物
食物过敏应该是很多食物认为是发物的真实的机制之一。
食物过敏可以引发系列症状,其中包括皮肤黏膜充血、红肿,以及腹泻等典型发炎表现,因此,引发过敏的食物自然经常被认为是发物。食物过敏非常常见,我国尚缺乏具体的发病率数字,很多食物过敏被当成发物现象或上火。
在欧美,食物过敏备受*府和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