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四期健康管理师考试考前重点合集
TUhjnbcbe - 2021/9/7 13:48:00
生姜能治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756243.html

距年11月份的健康管理师考试还有14天,为了帮助佑家学员做好考前冲刺准备,教务老师梳理了基础和技能部分的重难点,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带来帮助!

今天分享的是基础知识第七章的重难点!!!

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1.营养素的分类(重点)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常量元素:矿物质有的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mg以上者。钙,镁,钠,钾,磷,氯、硫。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人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铁、碘、锌、硒、铜、錳、铬、钴。

植物化学物: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除了某些营养素外,还有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人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被统称为植物化学物。按照植物化学物的结构或功能特点等分类,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多芬、蛋白酶抑制剂、植物雌激素、硫化物、单萜类、植酸等。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重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NCD)和.特定建议值(SPL)

3.平均需要量的概念(重点)

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的个体需要摄入水平。

4.推荐摄入量的概念(重点)

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的个体需要摄入水平。

5.适宜摄入量的概念(重点)

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可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6.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概念(重点)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7.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指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摄入范围,该范围可以提供对这些必需营养素的需要,并且有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常用占能量摄入量的百分比表示。AMDR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上限和下限。

8.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NCD):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慢性病一般涉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心肌梗塞以及某些恶性肿瘤。PI-NCD是以非传染性慢性病(NCD)的一级预防为目标,提出的必需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

9.特定建议值(SPL):

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营养素以外的某些膳食成分,其中多数属于植物化学物,具有改善人体生理功能、预防慢性疾病的生物学作用。

10.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

占总热量的50-65%。

11.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

脂肪20-30%

12.膳食纤维:

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前者包括部分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25g/d,过多摄入对机体无益。

13.膳食纤维的功能

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②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③预防胆结石形成④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⑤防止能量过剩和超重与肥胖⑥维持血糖正常平衡,防治糖尿病

14.脂类的生理功能(掌握)

①供给能量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③维持体温、保护脏器④增加饱腹感⑤提高膳食感官性状⑥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15.氨基酸的概念(重点)

必需氨基酸指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体内不需要,只是可在体内合成,食物中缺少了也无妨。

16.蛋白质生理功能:

①构成身体组织②调节生理功能③供给能量

17.维生素的概念及种类(掌握)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按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18.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重点)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

VA(视*醇)、V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V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VK(凝血维生素)

19.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掌握)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中主要有VB1(硫胺素),VB2(核*素),VPP(尼克酸),VB6(吡哆醇),VB12(钴胺素),生物素,叶酸,泛酸(遍多酸)

20.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模式及实践三部分组成。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6条,适合于2岁以上的正常人群。特定人群包括中国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素食人群。其中2岁以上各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6条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形成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2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22.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1、备孕妇女膳食指南:

①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

②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③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孕期妇女膳食指南:

①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②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

③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蛋、禽、瘦肉的摄入。

④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⑤禁烟酒。

3、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①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②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③愉悦心情,充足睡眠。

④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

⑤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4.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①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②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③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④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⑤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成长。

5.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①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②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③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④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⑤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⑥定期监测体格指标,准求健康成长。

6.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5岁):

①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②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③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④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

⑤经常户外活动

7.学龄儿童膳食指南(6~17岁):

①认识食物,学习烹饪。

②合理选择零食,不喝含糖饮料。

③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④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

8.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①少量多餐细软。

②主动足量饮水。

③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④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9.素食人群膳食指南:

①谷类为主,食物多样,适量增加全谷物。

②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每天50~80克;选用发酵豆制品。

③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④蔬菜、水果充足。

⑤合理选择烹调油。

23.保健食品的概念(掌握)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4.中国保健食品的主要分类(重点)

①营养素补充剂②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25.营养补充剂的概念(重点)

营养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包括在内。

26.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重点)

①以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满足群众保健需求、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

②功能定位应为调节人体机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7.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此类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产品不得声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①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部补充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

②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的人群,并可满足人群对部分营养素的特殊需求。

③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

28.食品安全的概念(重点)

指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

29.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重点)

如果食用不安全食品,从而使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和中*性质的一类疾病称为食源性疾病。我们通常讲的食物中*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30.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②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③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31.食物中*的特点

季节性、暴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

32.食物中*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真菌及其*素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有*植物中*(如*蘑菇)、化学性食物中*。

习题练习

1.食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的特征是()多选

A、食物中*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B、可以引起急性中*或急性感染

C、爆发流行过程中,食物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D、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E、爆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导致疾病的发生

点击下方空白处可以查看答案及解析

BCD

答案解析:食源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

2.对中国保健食品的理解错误的是()单选

A、以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满足群众保健需求的营养素可以成为我国保健食品

B、我国营养素的功能定位应为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C、营养素补充剂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我国保健食品的主要组成

D、蛋白粉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营养素补充剂

E、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

点击下方空白处可以查看答案及解析

B

答案解析: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营养素为目的。

3.下列不属于脂溶性維生素的是()单选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E、维生素D

点击下方空白处可以查看答案及解析

C

答案解析: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4.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的是()单选

A、推荐摄入量

B、平均需要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E、特定建议值

点击下方空白处可以查看答案及解析

B

答案解析: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有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思维导图

往期回顾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考前重点合集基础第六章—健康教育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期健康管理师考试考前重点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