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模板微生物实验报告
TUhjnbcbe - 2021/8/11 18:52:00

(这是Hmaide的第篇推送)

帮我点一下呗

感谢17级生物技术刘飞昌的投稿~

年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日期:年5月10日

实验名称

浓汁和粪便标本中的病原菌检测

学院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

级生物技术

姓名、学号

刘飞昌

指导老师

谢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熟悉培养基的种类,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医院空气的有菌环境,加强消*灭菌的观念;医院病房空气的细菌检测方法;掌握空气的卫生细菌学监测指标及意义;

4.了解人体体表的有菌环境,加强消*灭菌的观念;

5.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

6.掌握几种常用的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讨论及用途;

7.掌握血浆凝固酶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8.掌握抗菌素敏感性试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9.掌握玻片凝集反应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及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培养基的制备:试管架、移液管、棉塞、牛皮纸、手套、石棉网、橡皮筋、蒸馏水、天平、称量器皿、药勺、锥形瓶、量筒、电炉、试管、洗耳球、干粉培养基。2.细菌的分离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碘酒棉球1瓶,酒精棉球1瓶,眼科镊子2把;伊红美蓝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5个。3.细菌的纯培养: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本,载玻片4张,显微镜,革兰氏染色试剂6组,染色架8个。5.细菌的生化试验等: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打火机,中性笔,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镊子2把,兔血浆,生理盐水。6.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玻片、志贺菌诊断血清,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1.1小组分工

组号

培养基

称量(g)

水量(ml)

煮沸次数

分装(ml)

备注(48人份)

1

营养琼脂

11.4

-

-

5瓶,ml瓶,平板

2,3,4,11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3支×4,中试管,斜面

5~7

营养肉汤

1.2

54

1

3

17支×3,小试管,肉汤

8,9,10,12

半固体琼脂

1.6

56

3

4

13支×4,小试管,高层

1.2操作过程

1.3注意事项①称量时:调零,使用时遵循“左物右码”。天平保持干燥、清洁。用过的药勺、称量皿要清洗干净。②使用完干粉培养基后,瓶子内盖扭紧,外盖盖紧。③煮沸培养基时:培养基隔石棉网煮沸,使完全溶解(加热时常摇动,沸腾时,不能摇动)。营养肉汤煮沸1次,含琼脂的培养基煮沸3次(煮至刚刚冒泡,立即放置台面,半分钟后再煮)。④分离培养基时:培养基乘热分装,用洗耳球和刻度吸管分装培养基。棉塞1/2塞入试管口内,松紧合适。⑤培养基装筐待灭菌:放置试管筐内,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⑥刷洗玻璃器材:Ⅰ无污染器皿:洗涤剂洗刷→流水冲洗10次→晾干。Ⅱ病原菌污染的器材→高压蒸汽灭菌→趁热倒出污物→洗涤剂浸泡→瓶子、试管、吸管用毛刷,平皿用纱布,洗刷干净→流水冲洗10次→晾干。

2.细菌的分离培养

2.1小组分工

个体

标本类型

平板类型

脓汁标本

营养琼脂平板

脓汁标本

营养琼脂平板

粪便标本

伊红美蓝平板

丁、戊

粪便标本

伊红美蓝平板

2.2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

①接种环烧灼灭菌。

②取标本3~6ul。

③平板采光,当看到平板表面象镜面有反光的时候,保持这个角度,划线时就能看清划线痕迹,以便控制划线。

④接种环与平板呈30~40度角,在平板表面上方,以曲线的形式,作大幅度来回连续划线,边划边退,线段要划得长而密集,每区划线不少于30条。

⑤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

⑥转动平板,通过第一区5~7次,使接种环重新沾上少量细菌,同样的方法划第二区。

⑦转动平板,接种环通过第二区1次,划第三区。转动平板,接种环通过第三区1次,划第四区。转动平板,种环通过第三区1次,第五区。

2.3注意事项

①划线:每区划线不少于30条,整个平板划线不少于条线。上下两条线重叠不影响分离结果。第一区划线不得超过1/5平板。

②接种环: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接种环3~5秒钟冷却。使用后,先在火焰背面将把环上标本烤干,再烧灼灭菌,以免标本汽化,爆烈四溅,污染环境。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杀灭表面微生物。

③操作时在无菌操作区(火焰周围10~20cm范围内)操作,避免气溶胶中的杂菌垂直落入平板导致平板被污染。

④接种环取液体标本的方法

环面离开液面

快速

慢速

水平

6ul

2ul

垂直

3ul

1ul

⑤无菌取材:在火焰旁边,左手斜持标本管下端,右手小指夹住试管棉塞上端,缓慢拔出棉塞并夹持之(棉塞下端不得接触到管口外任何物体)→管口迅速通过火焰3次→取标本→管口通过火焰三次,塞棉塞。

3.细菌的纯培养

3.1小组分工

个体

平板

菌落颜色

斜面培养基

普通平板

金*色菌落

1支斜面

普通平板

白色菌落

1支斜面

EMB平板

紫黑色菌落

1支斜面

EMB平板

粉红色菌落

1支斜面

3.2细菌的纯培养采用斜面接种法

①在菌落分布最稀疏的区域,选择平板上相同的菌落数多的、典型的、容易挑取的单菌落。

②接种环取菌后,伸入斜面底部,自下向上先拉一条细菌接种线。

③再伸入底部,自下向上,作蜿蜒划线。接种时,接种杆连接部不能碰到斜面培养基。

④细菌涂布接种在斜面培养基的表面。

3.3注意事项

①接种完后:收集平板→灭菌桶内(平板底部朝下,盖朝上放置)→速送灭菌室→高压蒸汽灭菌→洗刷。

②接种时:甲在接种金*色葡萄球菌时,不可挑选。*色菌落可能是空气污染的杂菌,不能挑选。

4.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4.1实验方法(自然沉降法)

根据空气中细菌气溶胶粒子,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培养以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可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2实验步骤

每组1个琼脂平板,做标记。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严格无菌操作,将平板盖打开,移动放置在平皿边缘;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分钟,反向盖上。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4.3计算方法

CFU/m3=00N÷AT≈86N(直径7cm平板)。

N:平板上的菌落数A:平板面积(平方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

5.手指皮肤的细菌学检查

5.1小组分工:假设同一只手中间三个手指皮肤环境密切相关、细菌数量相当,分别作洗手、消*前后细菌学检查。

平板1

常规洗手

标准洗手

平板2

常规洗手

标准洗手

5.2操作过程

5.2.1常规的洗手方法(甲和丙操作)——能有效地去除大多数暂住菌

5.2.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标准洗手方法(乙丁操作)

5.2.3三个手指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触摸2~3厘米

第1格为洗手前,

第2格为洗手后,

第3格为消*后,

第4格空白对照。

6.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6.1革兰染色法

6.1.1分工如下

金*,紫黑

白色,粉红

金*,紫黑

白色,粉红

6.1.2主要步骤

涂片:

①接种环取盐水3ul×2滴,水滴间距小于2cm。

②取菌苔少许(1mm小菌落半个)与盐水混匀,涂成大于1cm2均匀涂膜。

③涂毕→环移至涂膜中央侧立,待环内菌膜破裂,接种环烧灼灭菌。

干燥:

①手持载玻片一端,涂膜朝上,两个涂膜快速通过火焰外层3次,时间2~3秒钟。

②促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固定在载玻片上,以免染色水洗的时候,细菌被水洗掉。

染色:

6.1.3注意事项——油镜的使用:

6.2液体培养基接种——悬浮法:

6.2.1小组分工

金*

白色

紫黑

粉红

6.2.2操作过程

①接种环斜面取菌,在靠近培养基液面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

②在管壁上,将接种环内的菌膜拍破。退出接种环,烧灼灭菌。

7.细菌的生化试验7.1糖发酵实验

7.1.1小组分工

序号

类别

颜色

物质

紫黑

葡萄糖

紫黑

乳糖

粉红

葡萄糖

粉红

乳糖

7.1.2操作过程

观察细菌对糖的分解情况,常用于肠道杆菌鉴定。①用砂轮在糖发酵管液面上方2~3cm处切割,然后,向切口外侧分离掰断,管口烧灼灭菌。②接种针斜面取菌,伸入培养基内,在管壁上,上下研磨接种。③退出接种针,烧灼灭菌。④管口朝向相同,放置在平皿内。

7.2抗菌素敏感性试验

7.2.1小组分工

序号

类别

颜色

金*菌液

白色菌液

紫黑菌液

粉红菌液

7.2.2操作步骤

划平板:①先取菌液3~6ul。②沿平板直径拉一条细菌接种。③再取菌液1次。④旋转平板90度角,拉另一条接种线,使两条细菌接种线呈“十字形”。然后在平板上半部,作连续来回密集划线,每次划二分之一平板。⑤旋转平板90度角,二次密集划线。⑥转平板90度角,三次密集划线。⑦转平板90度角,四次密集划线。贴药物纸片:①设三点,呈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板边缘约15mm。作标记:青、链、庆。②镊子尖嘴朝下,夹取相应药物纸片的边缘,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轻轻按压纸片。7.3凝固酶试验7.3.1浆(rabbitplasma)置于洁净的玻片上。7.3.2种环取白色和金*色菌苔(约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成直径8~10mm的一层薄菌膜,立即观察结果。7.3.3显凝块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7.4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7.4.1小组分工

紫黑

紫黑

粉红

粉红

7.4.2操作过程①接种针斜面取菌,从半固体中心,垂直刺入,到达培养基底部5分之4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②管口、接种针经火焰烧灼灭菌。

8.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8.1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磨面近端设为对照区,滴加生理盐水15ul。远端设为试验区,滴加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15ul,

8.2用接种环分别取粉红色菌苔,约2个小菌落的菌量,研磨于盐水或血清内,混合均匀。

四、结果与讨论

1.培养基的制备

我们组是第7组,制备的是半固体培养基,小组四人分工合作,齐力完成。

2.洗手前后对比

2.1比较洗手前后细菌的种类和数目:

比较洗手前后细菌的种类和数目:洗前细菌种类多,洗后细菌种类少,说明洗手能洗掉大多数暂住菌比较常规和标准洗手的细菌数量:常规(简单)洗手,平板上细菌数量少。标准洗手,平板上细菌数量多。

2.2若常规(简单)洗手,平板上细菌数量少。标准洗手,平板上细菌数量多。洗手前细菌数量少于洗手后细菌数量,这与预期结果(预期是洗手后细菌数量应少于洗手前)不一样,是因为常住菌数量大,牢固附着在皮肤上,常洗不掉,可洗松动,经摩擦接种、脱落到培养基上,因此显示细菌更多。暂住菌大多都是致病菌,常住菌一般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因此外科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充分清洗双手并消*,确保无菌的原则。

2.3碘酒和酒精棉球消*以后,没有细菌生长。

3.空气中细菌检查结果

细菌菌落直径:1-4mm采样地点:男卫生间

平板直径:7cm放置时间:15min

形成菌落数;12个

CFU/m3=00N÷AT≈86N=

4.细菌的分离制备结果

标本类型

培养基类型

菌落类型

菌落形态

浓汁标本

普通琼脂平板

金*色和白色

菌落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

粪便标本

伊红美蓝平板

紫黑色和粉红色

紫黑色菌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菌落直径2~3mm。粉红色菌半透明,直径1~2mm

小组内的丙同学划线结果最好,本人为丁同学,划得最差。主要失误原因是第一次划平板,没经验,而且取的脓汁过多(细菌量多),划到后面的时候第五区基本和第一区重复了,使得菌落十分密集,且杂乱无章,基本的单一的菌落,会对接下来的实验造成影响。

因此,第一次划平板可以先在背面用标记笔先划好五个区域,然后再用接种环划线就能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5.细菌的纯培养

5.1从普通平板上挑取的金*色或白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的颜色,还是原来菌落的颜色,金*色或白色。

5.2从伊红美蓝平板上挑取的紫黑色或粉红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已没有原来菌落的颜色。菌苔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或半透明。

6.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结果

镜下观察结果:

6.1用普通平板,从浓汁标本中分离得到*色、白色两种菌落,这两株细菌,显微镜油镜下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结合菌落色素,这两株葡萄球菌可能是金*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6.2用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分离、获得紫黑色和粉红色半透明两种菌落。紫黑色菌落可能是能分解乳糖的非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粉红色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显微镜下,均为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7.血浆凝固酶凝集试验结果

金*色菌和血浆凝固酶凝集试验为阳性,白色为阴性,则金*色菌为致病菌。

8.福氏志贺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紫黑色和福氏志贺菌血清凝集试验为阴性,粉红色为阳性,则粉红色菌为致病菌。

9.细菌的糖酵解试验结果

管号

现象

是否分解乳糖类

是否

产酸

是否

产气

紫黑色菌+葡萄糖

指示剂变*,有气泡

紫黑色菌+乳糖

指示剂变*,有气泡

粉红色菌+葡萄糖

指示剂变*,无气泡

粉红色菌+乳糖

指示剂不变*,无气泡

10.细菌抗敏性实验结果

10.1金*色和白色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都产生阳性反应紫黑色和粉红色菌仅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产生阳性反应

10.2测量抑菌圈直径,据下表来判断各菌的敏感程度:

抗菌药物

纸片含药量

抑菌圈直径(mm)

耐药

中度敏感

敏感

青霉素

30毫克

≦28

-

≧29

头孢曲松

10毫克

≦19

20-22

≧23

庆大霉素

30毫克

≦12

13-14

≧15

10.3可得下列结果

菌的类型

青霉素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直径

敏感程度

直径

敏感程度

直径

敏感程度

金*色

40mm

敏感

24mm

敏感

29mm

敏感

白色

31mm

敏感

20mm

敏感

34mm

敏感

紫黑色

-

耐药

32mm

敏感

26mm

敏感

粉红色

-

耐药

35mm

敏感

28mm

敏感

11.半固体接种法实验结果

11.1紫黑色菌在半固体中自接种部位向周围移动扩散生长,使培养基呈根须装或云雾状浑浊状态。因此紫黑色菌具有鞭毛。

11.2粉红色在半固体中沿穿刺线生长繁殖,穿刺线周围边缘清晰,周围培养基清澈透明。因此粉红色菌无鞭毛。

12.常见肠道感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特征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动力)

大肠埃希菌

福氏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霍乱弧菌

+(产酸并杀死细菌)

幽门螺杆菌

变形杆菌

由此判断紫黑色菌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色菌为福氏志贺菌

五、试验结果总结

菌落

形态

血浆凝固酶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

福氏血清

青霉素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结论

金*色

G+球

金*色葡萄球菌

(致病菌)

白色

G+球

白色葡萄球菌

紫黑色

G-杆

大肠埃希菌

粉红色

G-杆

福氏志贺菌

(致病菌)

Hmaide

感谢支持,共勉共勉!

1
查看完整版本: 模板微生物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