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村都莫名的激动高兴,因为我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这里还有父母,还有熟悉的亲人。……
但是激动之时却有一种惆怅,村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了,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了,三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与记忆中的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比小时候缺少了生机,多了些许荒凉……做为80后的我,从上高中起就很少在村里呆了,现在工作了,每年回去的次数多了却呆的时间更短了,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多呆几天过年的时候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从各地赶回村里,陪父母过年,村里的人一下子比平日里多了许多,也多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是同儿时比较,也显得很平淡乏味,再也找不回年少时的感觉!村里的70后80后90后基本都奔向了城市,这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也有些许无奈,因为村里实在太穷了走向城市的农村人有的发展的很好,在城里有房有车,有的发展的很一般,租住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也就是所谓的棚户区
只要人们离开了农村就不想回去了,虽然对城市感到陌生,找不到存在感,对城市依然迷茫,但是却不敢再回农村,因为回去了更可怕,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享受不到城里人上学、就医的便捷,因为我们的户口依然在农村,我国特色的社会制度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群,我们为城市的崛起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努力,城市却接纳不了我们。
虽然现在进行了十个全覆盖,却无法覆盖农村的荒凉,致那些在城里拼搏,却无处安放灵*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根在农村,却无法回去——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所以人们必须得离开农村,离开父母,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城里打拼,说是梦想,其实大多人并没有什么梦想,只是为了多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虽然现在进行了十个全覆盖,却无法覆盖农村的荒凉,致那些在城里拼搏,却无处安放灵*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根在农村,却无法回去——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来源:呼和浩特热线旗下平台每天乐
7月16日19时50分,医院急诊医学科陆续接诊12名群体食物中*患者,其中9名成人,3名儿童,经询问,12人均共同食用自家炖煮的肉后约2小时,相继出现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乏力症状,伴有口唇、甲床、皮肤黏膜严重青紫等体征。通过值班医生的仔细问诊、查体,结合患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初步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
急诊医学科立即启动群体性中*救治预案,32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急救工作中,面对群体中*事件,医护人员在相关科室的协助下,按照急性中*患者抢救流程紧张有序的展开抢救,催吐洗胃、特效解*药物亚甲蓝静脉注射,大量维生素C和高糖静脉滴注,补液、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等治疗,无创面罩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协助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采样留取*物标本,以便进一步查明中*原因。经过3小时的积极抢救,12名中*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3名小患者在急诊洗胃后收入儿科继续治疗,9名成人患者留在急诊继续观察治疗。12小时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复查急诊生化和血气均基本正常,患者恢复正常,陆续出院回家。科普时间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钾),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外观、味道与食盐相似,易溶于水。亚硝酸盐*性较大,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最小致死量为1.0-5.0克。亚硝酸盐中*主要表现为患者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腹痛、腹泻、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常见的亚硝酸盐致食物中*的原因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由于亚硝酸盐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或食用,这是引起中*的主要原因。二是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有家庭自制加工肉制品的习惯,如果食用含亚硝酸盐过量的肉制品也会引起食物中*。三是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该情况下食用容易导致中*。四是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称为“苦井水”),用这种水煮的饭如存放过久,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导致中*。消费者一定要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注意食用新鲜蔬菜,不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过久,饭菜最好现做现吃。尽量不用“苦井水”煮饭,不得不用时,应避免长时间存放。此外,在食用加工肉制品、咸菜等食品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亚硝酸盐导致*性。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亚硝酸盐生产和使用的管理。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亚硝酸盐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严禁餐饮服务单位购买、贮存亚硝酸盐,严禁使用工业用盐,以防止亚硝酸盐食物中*事件的发生。来源:根据中国消费者报、医院综合整理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锡林郭勒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