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漳州一则突发食物中*事件
刷爆朋友圈……
一共有36人中*
出现头晕、呕吐、口唇面部四肢麻木等症状。
其中一人病情较重!
中*者大多是食用了
青蛤(淡菜、贻贝)
6月9日凌晨1时许,漳浦县相关部门发布通报,通报称,一共有36名医院救治,其中一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均相对稳定!
一大波食物中*事件接连发生,追溯原因在这里——
从6月6日开始
石狮市永宁镇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生赤潮现象
并有外来务工人员食用贝类海产品中*情况
据8日上午09时,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方网站发布信息:
据我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6月6日,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最高细胞密度为6.05×个/升(基准密度:5×个/升)。8-9日,受西南气流影响,我省沿海风浪较小,天气阴有阵雨,气温、水温有所回升,此类天气形势有利于我省沿海赤潮的发生和维持。根据沿海生态浮标的实时监测显示,连江*岐、泉州大港湾附近海域叶绿素浓度有所上升,其它海域浮标水文、生物、化学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9日,永宁镇*府发出通告,已有人因捡拾贝壳类海产品食物中*,禁止所有人员在赤潮完成消退前入海,采捕、捡拾、食用贝类海产品及进行海钓。
最新消息,
惠安县部分海域也出现赤潮现象。
9号晚上11点,
经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鉴定显示,
惠安县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附近海域已暴发赤潮,
但目前,还未收到养殖品受赤潮灾害损失的报告。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10号发布关于泉州市海域赤潮灾害的信息报告
▽▽▽
记者从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9号下午4点多,该局接到崇武镇养殖户反映,崇武镇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附近海域水质变色,可能发生赤潮。
接报后,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立即第一时间书面报告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迅速组织人员会同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赶赴现场海域进行监视监测。
根据9号晚上11点国家海洋局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鉴定报告显示,惠安县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附近海域已暴发赤潮,面积约7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最高密度为8.17×10?个/L(赤潮基准密度:5.0×10?个/L),超过赤潮基准密度,赤潮已发生,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
目前,泉州市、惠安县水技站已通过信息平台通知全县养殖户采取防范措施,截止目前,还未收到养殖品受赤潮灾害损失的报告。
10号上午,安县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已经开过碰头会,部署相关工作。“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每日都会进行跟踪监测,最新监视监测结果很快也会出来。”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日的监视监测工作将一直持续至赤潮消亡消退为止结束。
泉州启动赤潮灾害三级应急响应针对漳州、泉州等地发生的疑似食用贻贝(青蛤、淡菜)中*事件,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9日23时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与此同时,漳州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泉州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
在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赤潮仍在持续,第一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1.0×10^6个/升。10日中午,来自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的消息,泉州海域6日开始出现赤潮,主要集中在深沪湾的石狮市永宁镇沿海一带,泉州湾海域也有少量出现。不过,到10日上午,泉州海域水色基本恢复正常。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此次漳州、泉州海域发现的赤潮生物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是福建省有赤潮记录以来该种藻类首次在福建海域形成赤潮。此次赤潮藻种密度超过赤潮基准值,并未造成水色明显异常,不易通过肉眼观测发现,在赤潮灾害中较为罕见。目前,福建海域处于赤潮高发期,福建海洋渔业部门要求各地高度警惕,加强监视监测工作。
除了惠安和石狮,根据记者走访得知,泉港、晋江、南安附近海域目前均未发现赤潮。
再次提醒广大读者,近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症状,应尽快就医。
南安发布消费警示:
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每年这个季节就多少会出现这种现象,年和年的5月份的两次赤潮现象,对养殖户影响较大。
什么是赤潮
赤潮或有害藻华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洋浮游生物特别是单细胞藻类迅速繁殖或者积聚而产生的一种海水变色的自然生态现象,是海洋里的“沙尘暴”。由于引起海水变色的生物种类不同,故所造成的海水颜色不仅仅是红色的。也可能是褐色的、绿色的等等。
1
无*赤潮
这类赤潮通常不会引起海洋养殖的大问题。如最为常见的赤潮生物夜光藻是海洋中分布广泛的浮游生物,是甲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在我国东海春夏季节经常出现,其分类地位属于介核生物。根据其异养的特性。也被人们称作夜光虫。发生赤潮时一般无害。只是由于其数量过多,当它们死亡分解时造成海水缺氧。致鱼类等海洋动物窒息死亡,这种赤潮在我国以及浙江近海流域最为常见。
2
有*赤潮
这种类型的赤潮危害极大,它们可直接致死鱼类和贝类或通过其他海洋生物的积累和传递藻类*素,从而最终危害其他食用这种携*种类的生物。如贝类对海洋藻*素的积累可对人类消费者造成生命威胁。科学上目前已经知道的赤潮藻*素主要有麻痹性贝*、腹泻性贝*、记忆缺失性贝*、神经性贝*、西加鱼*,以及溶血性*素等。可含*素的海洋生物除贝类外。还有虾、蟹、鱼类等海产品。
赤潮的直接危害方式主要是对近海养殖业造成影响,威胁海洋食品安全。当人类食用了含有藻*素的食品时就可能引发中*,严重者还可能死亡。
出现海鲜中*症状怎么办?
麻痹性贝类*素是我国海洋赤潮*素中最常见的*素之一,约占藻*素引起中*事件的87%,中*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贝类摄入此*素对本身无害,因*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该*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麻痹性贝类*素对人体的中*剂量为~MU,致死量为~0MU。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首先要马上拨打,医院处理。因为中*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素、河豚*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方法,而且*素可以致命。
对于轻微的*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只要不是经常吃、大量吃,偶尔食用少量解一解馋还是没问题的。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加快*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食品安全!
不可麻痹大意!
赶紧扩散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点击图片更精彩
精彩内容点击内容打开没想到这个店居然开到仑苍了
英都美食节烹饪技能竞赛邀您参加
翁山书苑成立庆典隆重举行
泉州市副市长洪自强莅临翁山书苑
端午节,英都金英山庄等您来!
5月29日翁山书苑举行成立庆典
直播:英都中心小学庆六一活动
翁山书法简述
直播:英东村庆祝母亲节文艺汇演
直播:《闽南语诗词创作和吟唱》讲座
王志安|《翁山书苑创建记》
翁山书苑期待乡贤参与
南安市画家美丽乡村行走进向阳乡
英都夕阳红艺术团走进西峰村
食品安全教育活动走进园美小学
市*协主席洪顺昌带队到英都扶贫
南安全方位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