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祸从口入,病从口出,在美味佳肴面前,总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招来不少麻烦事。淡菜是不少小伙伴们都爱吃的海鲜~但是你知道吗?不少人吃淡菜中*了!
多人因食用淡菜中*近日,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该医院共收治食物中*病人五例。据了解,五位病人都说身体不适前曾食用过淡菜,目前,院方已将情况上报给当地疾控中心,等待进一步取样检测。所幸通过治疗,这些病人症状已经好转。
随后,医院院方也确认称,医生收治过疑似食用淡菜病人两例,具体情况,还要等待疾控部门的统一检测结果。
淡菜又称“海中鸡蛋”
淡菜,学名贻贝,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之一,是驰名中外的海产珍品。肥美又不压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干品含蛋白质53.5%、脂肪6.9%、糖类17.6%、无机盐8.6%,以及各种维生素、碘、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由于海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人们称为“海中鸡蛋”也称“平民版蛤蜊”。
秦皇岛市建议禁食淡菜4月30日,秦皇岛市委宣传部统一下发了关于预防淡菜食物中*的风险提示:
近日,部分医疗机构先后接诊9例疑似因食用淡菜造成的中*病例,患者初期症状均为口唇、手脚麻木,后期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伴有昏迷。目前,*府已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捕捞、销售和加工淡菜,并组织力量全力救治患者,开展检测和调查致病原因。
为预防食用淡菜食物中*,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建议广大市民暂时不要购买和食用淡菜。如发现有捕捞、销售和加工海虹的,应立即拨打“”投诉举报。如因食用淡菜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
中*的原因专家分析淡菜中*有可能是这种情况产生的:
淡菜体内*素一般通过摄食有*单胞藻,在体内富集形成。淋痹性贝类*素一般可能存在于双贝类体内,烹煮并不能把该种耐热的*素消除。相关专家特别提醒,为了预防贝类中*,在烹煮贝类前先除去其内脏,避免食用烹调汁液及每次进食较少份量的贝类。
水产品屡被“下*”……如果说淡菜有*是“天灾”
还有一种“人祸”
小伙伴们更要谨慎!
年7月和年1—2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省内水产品前后进行两次抽检发现,水产品抽检不合格率近两三成,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AOZ。花甲贝类、多宝鱼、桂花鱼等成水产品抗生素超标“重灾区”。
这些残留药物有多*?孔雀石绿:是有*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杀寄生虫的药物,长期超量使用可致癌,无公害水产养殖领域国家明令禁止添加。
氯霉素: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敏感菌有肠杆菌科细菌及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李斯特氏菌等。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也对本品敏感。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需慎重使用。
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为广谱抗菌药,对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农业部将呋喃唑酮列为禁止使用的药物,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
为何水产品屡被“下*”?水产品流通渠道层次多且结构复杂,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水产品交易及周转次数频繁,使得水产品流通各环节的组织协调性难以保证。而各个环节中又还包括运输、装卸、分拣、保鲜、仓储、包装等诸多具体操作,由于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每个步骤都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致使流通过程中出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增加。
食品安全,请扩散周知
▼
综合整理自现代快报、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广州日报
编辑/楷煊
责编/依依
▲
长按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