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仙游隔壁已有36人食用贝类海产品中毒省
TUhjnbcbe - 2021/5/18 17:20:00

今日上午,从漳浦县卫计局了解到,截止6月8日24时,先后有36名村医院医院检查救治,中*者大多是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的。

原因:主要受海洋赤潮影响

据福建省赤潮监视监测网报告,6月6日在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现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省厅已启动赤潮灾害三级应急响应程序。

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

因海洋赤潮影响,漳州市沿海部分县(市)出现个别群众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头晕、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

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有效预防贝类*素,请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严禁制售青蛤类食物,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近期暂时不要购买和食用青蛤,慎食贝壳类海产品。发现误食,出现中*症状,尽快就医。

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易中*

据了解,夏季是海水赤潮的高发期,海水中会产生大量有*的甲藻类生物,导致毛蛤、花蚬、扇贝、巨蛎等贝类带*。在夏季,应尽量少吃海水贝类等海鲜,并在烹饪之前充分浸泡。

每到夏季,因海鲜中*被送到急诊科的患者不在少数,多少是因为吃了没有煮熟的海鲜导致的。

海鲜中的病菌正常要80℃以上的水温才能灭杀。此外,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外,海鲜中也可能存在寄生虫卵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污染。

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会出现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专家提醒,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三文鱼”、“酱油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夏季吃海鲜防中*注意这四点1选择新鲜的海鲜

特别是在挑选贝类时,发现有死太久及变质海鲜一定不要买。

2吃海鲜时不要大量饮酒

因为饮酒有可能加快本病的发生。

3

不要吃赤潮期捕捞的海鲜

这类海鲜体内寄生的一些微生物含有较多神经*素。

4老年人不宜过量吃海鲜因为老年人对神经*素的敏感度高,加上体质较弱,很容易因发生中*而危及生命。如何选购海鲜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选择海鲜呢?专家提醒,在选购急冻海产时,应留意店铺的冰冻设备、以及存放方法是否恰当。

鱼和虾蟹

买海鲜尽量选购活的,因为海鲜腐坏得很快。

尤其是买蟹,死蟹最好不要买来吃。如果熟龙虾有腥味,则不要吃。新鲜的龙虾不应该有腥味。

冰鲜的海鲜如有浓烈腥味,即可能已开始变质。

不要吃龙虾中绿色的“龙虾肝”。虽然有些人觉得很好吃,但这些器官(肝脏)会储存着*素,可能会引起食物中*。

贝壳类海产

蛤蜊、蚝、蚌、蚬之类海产,在烹调之前检查一下它们的壳是否仍紧闭,否则就要丢掉。

有甲壳的海产,在烹调之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

买新鲜鲍鱼、蛏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选取活的、会动的。

贝壳类海产烹煮前,在淡盐水中浸约一小时,让它自动吐出泥沙。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原来新鲜的海产反会被其中部分腐蚀了的所污染。

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出现海鲜中*症状怎么办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首先要马上拨打,医院处理。

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加快*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延伸阅读什么是赤潮?

赤潮,国际上把它称为“有害藻华”,它发生时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被许多人比喻成“红色幽灵”。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造成进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因此这些地区是赤潮多发区。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2.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

海洋中有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有*的种类大约有80多种,目前在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有种。

3.适宜的水温和盐度

不同海区的不同类型赤潮爆发对温盐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在表层水温的突然增加和盐度降低时,会促进赤潮的发生。在水体交换弱的封闭海湾,赤潮一般发生于雨过天晴之后。

4.合适的海流作用和天气形势

一般在海潮流缓慢、水体交换弱、天气形势稳定、风力较小、湿度大、气压低、阳光充足时,易发生赤潮。海流、风有时能使赤潮生物聚集在一起,沿岸的上升流可以将含有大量营养盐物质的下层水带到表层,为赤潮的发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果风力适当,风向适宜的话,就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从而易形成赤潮。

赤潮对海洋的危害是什么?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若在育苗期发生赤潮,将对苗种繁殖产生严重危害。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素,能直接*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5.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死亡。

综合福建省食药监局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仙游隔壁已有36人食用贝类海产品中毒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