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回顾:深夜的雨中,我抬眼看去,那座小楼的窗口,竟然依旧灯火通明。是钱壮飞在那里等着有客来访?这样转着无厘头的画面,我抬步向这座小楼走去……
”▼前篇:
夜访钱壮飞(上)
夜访钱壮飞(中)
夜雨朦胧中绕着这座不大的小楼转了一圈。它的正面如今是一所银行的分理处,此时人去楼空,只有设置巧妙的监视探头比特工们更勤勉地担当着岗哨的职责。想了想,放弃了过去窥看或试图溜进去的想法——不然怕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事情,钱壮飞可是不会站出来为我说话的。不过既然楼上灯火通明,他们总要有个门进出吧,我决定到侧面试试运气。
实际后来发现我根本不用绕这么大个弯儿,就在中央饭店可以看到的这一面,便有一个门开着,还不时有人进进出出。
这大半夜的还这么热闹,难道如今还是有什么特别的部门在这儿“驻锡”?
在小楼的门前,借助旁边楼上的灯光,依稀可以看到一块斑驳的水泥标牌,是全国很多文物保护单位都有的那种标准配备
不过这个标牌是有些问题的,这座小楼虽然和中央饭店咫尺相望,却并不相连,两者之间还隔着一条水泥走道。
在关于中统前身调查科的相关资料中,也提到这座办公楼是“在中央饭店”旁边,那时它的一层是一家伪装的贸易公司,叫做正元实业社。楼上则是徐恩曾们的办公室——和*统局一样,中统局也是由副局长负责的。所谓位卑而权重,蒋介石对于怎样控制特务这项恶性事业还是有较深刻理解的。
与*统局的负责人戴笠相比,徐恩曾的外貌带着几分儒雅之气
抛开*治立场而言,徐恩曾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魄力的特务工作领导人。他曾留学美国,回国后还当了一段机电工程师,如果换到现在,可能会干IT这一行也说不准。但他最终选择了跟随二陈并负责中统的工作,可能是他和戴笠一样骨子里拥有的那种天生特工潜质在起作用。
不过,和戴笠系统的特务喜欢动手不同,徐恩曾系统的特务更看重动脑的本事。比如发现共产*的蛛丝马迹,戴笠的人常常是上去就抓,抓了就打,打出来了则已,一不留神就打死了,线索从此断掉。徐恩曾的人则会想方设法搞清对方身份,找机会和对方建立私人关系,然后一起谈谈主义——中统系统内部不但鼓励特务们认真学习马克思理论,而且容纳大量中共叛徒,因此理论水平是*统所远远不及的。
徐晚年的《徐恩曾回忆录》里面甚至流露出来,认为他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比黎明(顾顺章)要强得多。共产*的地下组织纪律严密,暴露的通常只是小角色,甚至只是外围人员,只要开始谈主义,如何是这些专业特务的对手,被绕晕之后,往往会发生从思想上而不是从肉体上的叛变。这时,徐恩曾会指示特务们将其发展为中统的“细胞”,顺藤摸瓜,一步步接近共产*地下组织的核心。
年中共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撤入苏区,一方面是王明等人NoZuoNoDie的结果,另一方面中统的破坏力也不可忽视。
可是在调查科期间,徐恩曾的反共工作却是一塌糊涂,关键问题便是他身边有个钱壮飞。
要说钱壮飞真是特工奇才,他不但自己成功地在中统最关键的部门卧底,而且能够把另外两名出色的潜伏人员招进调查科来。这就是李克农和胡底。
更要命的是,钱壮飞通过徐恩曾给这两位安排的工作。年,他协助徐恩曾建立了一个以通讯社为掩护的国民*特工谍报网,南方以在南京的长江通讯社为总领机关,北方以在天津的长城通讯社为总领机关。这个设想十分新颖,不知道灵感是不是来自《丁丁历险记》,反正据说成果斐然。只是对国民*来说,不幸的是,负责长江通讯社的是李克农,负责长城通讯社的是胡底。
有这样的特务机关,国民*能赢才怪。
作为谍海英萃,李克农早已家喻户晓,但曾经与其齐名的胡底,却很少见人提起,因为他在年便死于张国焘之手
一般来说,特工人员的下场常常不会太好,或者是死于敌人之手,或者是知道得太多,自家领导无法放心。所以,很多著名特工的死亡都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胡底的遇害过程清楚明白,纯粹死于张国焘的私人泄愤,跟什么*治阴谋不沾边。这样的结局,对于“龙潭三杰”来说,个人认为是一种难言的悲哀。
其实三个人在调查科的这一番折腾已经足够名垂青史。面对这次戏剧性的无间道事件,同样在《徐恩曾回忆录》里,徐无可奈何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此我便有了戒心,使我知道对于一个人的观察,不能徒看表面,有时‘变起肘腋’的,正是那些外貌忠诚,做事勤劳,极得人缘的‘亲信’人员哩!”
从窗口望进去,依稀可见铁栅栏和楼梯的侧影
这铁栅栏肯定是后来人防盗用的,想在调查科旧址里面找到个水牢或者炮烙铜柱一类的玩意儿属于臆想。那不是这里的业务。徐恩曾描述过这里——“这是一幢普通办公和会客之用的房子,并无用来拘留犯人的特别设备。”
于是,我试探着走进大门,并琢磨着怎么对付保安,然而,进门之后却真的愣住了。
一楼与银行那边是隔开的,没什么可看,也没有保安员。一个打着雨伞的老先生,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从楼梯上走下来,背上背着老大的一个书包……
这是……这是特务机关应该有的情况吗?
忽然想到入门前看到这座建筑上一块某学校的匾额,恍然大悟——原来,当年中统组织的核心建筑,如今竟然是一所为了提高孩子升学率所办的补习学校!
听说南京的升学之难仅次于北京。为什么钱壮飞们的老巢会深夜灯火通明,看着深夜进出的家长们,答案呼之欲出。
二楼真是有保安的——一个和气而警惕的老太太盯着手持相机的我,说不上敌意,至少有几分警惕。可以理解,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嘛。
然而,与特务相比,大娘就太好应付了,我笑着对老人家说:“孩子要来上课了,给她拍一拍学校的环境。”
于是,便堂而皇之地有了这张照片
在调查科的旧址上,孩子们在房间和走廊中跑来跑去,发出海豚音的尖叫。昨日和今天在这种完全不相容的气氛中撞击。不过,我想钱壮飞他们一定很乐于看到这一点。
其实,当我走上楼梯的时候,我已经知道,钱壮飞是不可能在这里等着我的。
因为历史资料明确记载,调查科的办公小楼是木制的,而今天我看到的,却是一座砖混水泥建筑。它应该只是在原址上重修起的一个替代品。尽管这个地方是调查科的旧址,但钱壮飞根本不可能像我这样走上这道楼梯。
或许,只有门前的这棵老梧桐,曾经见到他如时光般匆匆走过
带着一丝遗憾走下楼梯,当我看着这棵苍老的法国梧桐时,心中有了这样一个的想法——既然让我知道了他在这里的传奇,钱壮飞绝不会只给我留下这么一次仅仅收获遗憾的寻访。
我站在雨丝中,细细地回想着钱壮飞的生平,仿佛看着他的背影。
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笑了。
历史,从来不曾让我失望过,这一次,也一样。
钱壮飞,我知道上哪里去找你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待续
分享给和你一样喜欢琢磨历史真相的人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萨苏最新热文TOP10:
周恩来和张学良的最后一面
延安庆祝诺曼底登陆的"剧照"
笑了!一战战场上的奇葩脑洞
这才是真正的师徒情义吧
古人打猎咋在马背上放头豹子
李大钊被捕时所持手枪竟没扳机
*子为对付八路抓来一万条狗?
什么!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被掉包
老鼠差一点灭绝人类的祖先
乾隆捡了忽必烈的镇国之宝联系我们请加
邮箱:sasustudio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