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吃了一条鱼竟然感到胸闷组胺中毒了解一下
TUhjnbcbe - 2021/4/27 11:13:00
怎样防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601/4632474.html

天气炎热,是食物中*的高发时期,

在高温作用下,食物变质的速度加速,

常常让小伙伴们防不胜防。

比如鱼……

夏季炎热容易滋生细菌,鱼类若贮存不当就会感染细菌,这些细菌会把鱼肉中的组氨酸转化成组胺,一旦食用组胺含量高的鱼类便会引起人体组胺中*。

什么是组胺?

(听起来一脸陌生对不对~)

该如何避免组胺中*?

赶紧来看看!

组胺是何方神圣?

组胺属于一种生物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时,会引起含组胺的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靶细胞上的组胺受体结合后就会产生生物效应,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头痛、腹泻、皮疹等一系列过敏症状。

除了来自身体内的组胺,一些食物中也含有组胺。食物中组胺的最主要的来源是鱼类,鱼肉中的组胺是由细菌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将鱼体内的游离组氨酸降解产生。

摄入过多组胺会怎样?

人体一旦摄入过多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以及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与机体过敏反应相似的中*症状,包括脸红、头痛、心慌、胸闷、血压变化甚至休克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一旦出现组胺中*症状,应及时进行催吐、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为何吃鱼易导致组胺中*?

鱼类与畜禽肉相比更易腐败变质,鱼类一旦死亡,其组织中含有的酶就会使鱼体发生自溶作用,细菌迅速繁殖。

其中某些细菌分泌的脱羧酶可使氨基酸脱羧基产生生物胺类物质,组胺便是这些生物胺里*性较强的一种。

组胺含量和鱼的新鲜程度有关,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污染的细菌增多,产生组胺往往也较多。

哪些鱼属于高组胺鱼类?

组胺的产生有两个条件:游离组氨酸和产组胺的细菌。

鲐鱼、鲹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的海水鱼,体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组氨酸,并存在产组胺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极易产生组胺,属于高组胺鱼类。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规定:“高组胺鱼类每百克中组胺含量不得超过40毫克,非高组胺鱼类每百克中含组胺不得超过20毫克。”

如何避免组胺中*?

1.首先要保证鱼类新鲜。腐败的鱼即使加热食用,依然可能导致组胺中*。

2.买回来的鱼要及时吃,如需储存,也应放在低温环境中。低温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脱羧酶活性也较低,有利于减缓腐败过程和组胺生成。

3.冷冻鱼的解冻方式对组胺含量也有影响,一般置于冷藏条件(0℃~4℃)缓慢解冻有利于减少组胺产生,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鱼肉组织结构,减少汁液流失,保持良好口感。

4.容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更需要确保新鲜,存放前彻底刷洗鱼体、去除内脏,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

记住!记住!

鱼一定要吃新鲜的哟!

福利活动

南海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评选

南海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评选活动要开始啦!

为你信任的商店投票,

有机会赢得电影票或大礼包喔!

进入“南海食安”,文字回复“投票”即可参与!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目前,佛山市已被纳入全国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此外,南海区已吹响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号角!

南海区在行动!创建工作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如“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放心粮油”保障工程、农产品市场管理提升工程、食品安全示范化工程(“明厨亮灶”、“阳光厂房”等)......通过创建,将全面提升南海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广东食安、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报、四川食品药品监管

部分图片:冯杏瑜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了一条鱼竟然感到胸闷组胺中毒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