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接近尾声,全网各个领域的年末盘点纷纷亮相登台。什么十大新闻事件、十大前沿科技、十大网络热词,十大热点人物……各个文案吊足胃口,吸睛无数。
可惜,这些精彩盘点暂时与统计小编无关。星期天办公室的电脑前,数据审核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盯着屏幕上逐渐模糊的报表信息,小编忍不住揉了揉发红的双眼,长叹了一口气。长期以来,饱受平台顽固问题的折磨,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呢?小编脑子一转,干脆就结合数据审工作,盘点一下年工业统计报表中企业五大常见错误吧。
出错频率:★☆☆☆☆
危害指数:★★★★★
此类问题多发生在在新会计群体。对统计报表结构不够熟悉,填报过程匆忙是造成疏忽的主要原因。日常工业统计报表多以千元作为金额计量单位,企业稍不留神会按万元填写,个别会计甚至对照财务报表按元填入。由于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金额较大,千元填成万元,很难在审核过程中精准发现。
解决办法
熟悉报表制度,注意单位换算。
出错频率:★★☆☆☆
危害指数:★☆☆☆☆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调整会计人员后,没有及时更新填表人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尽管该问题不影响正常填报,但给后期统计机构与企业联系造成诸多不便,无法快速沟通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此外,个别企业填表人填写成“X会计”,也不符合填报要求,制度中明确必须如实填写填报人真实姓名。
解决办法
会计人员调整,及时变更信息。
出错频率:★★☆☆☆
危害指数:★★★★☆
工业报表某些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市局在布置报表时专门设置了审核条件,出现疑似错误会跳出相关提示。然而,个别会计对错误提示熟视无睹,选择性忽略问题,造成指标之间相互矛盾,无法匹配。最终,统计部门只能针对问题再次下发查询,企业重新审核,并在期限内修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