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
这几个看来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
在医生眼中却密切相关,
因为这几对“难兄难弟”
经常成双结对地出现…
高血压没重视
三年后确诊尿*症
双肾萎缩,肾功能异常,今年才39岁的任女士(化名),年纪轻轻却被确诊为尿*症,让医生倍感惋惜。最令人痛心的是,如果三年前任女士能够对自己的高血压多上点心,结果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原来,三年前,任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血压偏高,但是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一直不太重视,既没有按照医嘱正规服用降压药,也没定期监测血压,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高血压的原因。直到三个多月前,她感觉全身乏力不适,到医院重新做了次体检,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肾脏出了严重问题。
“正常肾脏大小约10-12厘米,任女士的双肾明显缩小,都不到8厘米。”接诊医生说,经测量患者血压达/mmHg,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血肌酐检测值高达μmol/l(正常女性肌酐小于84umol/l),约为正常值的15倍,已是慢性肾病终末期,也就是通常说的“尿*症”。这意味着任女士只能终身维持透析治疗或等待肾移植手术机会。
肾脏患病率逐年增长
全世界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前列。预测到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
慢性肾脏病还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在高收入国家,透析和移植患者不到总人口数0.03%,却占据每年医疗预算的2-3%。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无法维持透析和肾移植以挽救生命,上百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过早死亡。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慢性肾病的问题。
发现不对劲才就医
肾功能可能已丢失一半
很多人奉行“医院”,这一点在肾脏病早发现里特别行不通!
因为慢性肾脏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很多甚至无任何不适表现,等到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下降超过75%!
更糟糕的是,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和年轻化趋势,很多上述疾病的患者并不知晓其肾脏器官已经受累。
我们知道慢性肾脏病如果通过尿液、血液、肾脏影像学等早筛手段,1/3的患者经专科规范诊治,必要时肾活检明确诊断,再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将肾损伤逆转回来,可谓“良性肾脏疾病”;
有1/3的患者,虽无法逆转肾损害,但越早诊治,肾脏慢性衰竭的进程就越慢,可谓“积极延缓肾脏病进展”;
还有1/3的患者,属于快速进展期型,叠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因素越多,病情越凶险,进程越快,可能短期内就恶化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更需要专业及时多学科诊治,可谓“减少快速进展肾脏病的致死率”。
观察自己
可发现早期肾脏病信号
睡觉前、起床后,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没有眼睑(上眼皮)非正常的浮肿,脸色、唇色有没有泛白、发*或不正常,这是较早期的一些症状;
自诊还包括,如果出现头昏、头晕、头痛、疲乏、失眠、血压升高等等,或者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夜尿增多,要意识到这也可能是慢肾早期信号。
如果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全身水肿,比如发现鞋子紧了,穿不进去了;脚踝有按之不退的凹陷痕迹;排尿时有泡沫,持续不消退等;
到了尿*症期,可能会出现贫血、面色苍白或者灰*等特殊面容,可能有较重的口气,胃口已经不好,恶心、呕吐、腹胀、厌食,活动能力下降等。
生活健康
肾脏才健康
大家要有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危害肾脏的不良生活习惯,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吸烟、熬夜、滥用药物、暴饮暴食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要避免;吃太咸、太甜、酗酒、酒后浓茶、喝碳酸饮料替代白开水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也要抛弃。
定期体检,可以列为“好习惯”,尤其建议对有较高慢性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筛查尿液和血液。
如果已经诊断有肾脏病,除了每3个月至半年在肾内科门诊随访,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蛋白质饮食,以及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
肾脏病,可谓是“无声的杀手”,因此大家在每年的体检中一定要注意“尿常规”有无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免责声明:
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赣医二附院肾内科简介赣医二附院肾内科设有病床50余张,设施完善,设备先进,配有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日本奥林巴斯CV-电子胃肠镜、美国飞利浦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十二导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临时心脏起搏器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并拥有目前信丰县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血液透析室。
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近30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护师3人。依托赣医院长期在院专家的学科、学术支持,科室在肾脏病学、内分泌学及消化病学等领域在本地区有较大的优势。
主要收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肥胖症、垂体、肾上腺以及胃肠道常见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