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蜂蜜
蜂蜜属于甜食,孩子天然喜欢糖分食品,很多新手爸妈也以为蜂蜜有益健康。但蜂蜜却是一岁前宝宝的致命杀手。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肉*杆菌的污染,而肉*杆菌的芽胞适应能力很强,在00℃的高温下仍可存活。宝宝自身对肉*杆菌抵抗能力较差,极易引起肉*杆菌性食物中*。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营养专家对宝宝吃蜂蜜观点:一周岁内不能食用:在宝宝没有满一周岁之前,不要吃蜂蜜以及其制品。并且最好是含有蜂蜜成分的食品也不宜食用,否则可能会出现便秘、疲倦、食欲减退等症状。一周岁后限制食用:除了可能含有肉*杆菌外,蜂蜜中还含有一些雌性激素,长时间食用,可能会造成宝宝提早发育。安全起见一周岁以上的孩子,少用为宜,可偶尔作为调味品加一点,或吃些含有蜂蜜成分的食物。一般来说,4岁幼儿的蜂蜜日服量在5克左右。且,不要空腹喝,不要温度超过67度开水冲。十岁后可适当放宽:十岁后的孩子抵抗力相对就要强些,对蜂蜜的食用量可以适量放宽限制,甚至可以和成人一样食用蜂蜜了,但同样不能过量。误食用蜂蜜的处理:如果宝宝不小心误食了蜂蜜,妈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多观察宝宝的情况,特别是在食用过的8-36小时内,若有恶心、食欲不振、皮肤上出现小红疹等,要马上就医处理。02
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鸡蛋、豆类
肉、蛋、奶、豆类,这些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食物,但你一定不会想到,它们同时也是每年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罪魁祸首。据德国媒体《焦点报》报道,全球每年约有42万人死于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鸡蛋、豆类中*,其中约有/3是6岁以下的儿童。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残留着大量病菌,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可造成腹泻、呕吐、发热等食物中*症状,严重则会危及生命。未煮熟的鸡蛋:有些地方喜欢生吃鸡蛋,也叫喝鸡蛋。但生鸡蛋中也会含有沙门氏菌、肝炎病菌、弯曲杆菌等,且市场上的鸡蛋多来自鸡场饲养,卫生条件差,蛋内化学物质及细菌残留较多。因此,幼儿不宜生吃鸡蛋。03
豆类
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细胞凝集素、皂素比较耐热的有*物质,如果食用半生不熟的豆浆未炒熟的*豆粉、四季豆等都会引起中*。所以,为确保孩子饮食安全,提供肉类、鸡蛋、豆类食物时,一定要注意高温煮熟。蜂腌制的腊肠、腊肉、咸菜等很多家庭的餐桌上会经常出现咸鸭蛋、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因口感比较独特,家里老人经常会吃。但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孩子长期摄入腌制食品,对其成长发育百害而无一利。食品经过腌制,营养成分已经被破坏,孩子食用无法吸收营养,反而摄入大量盐分,影响孩子的钙吸收。其次,腌制食品在腌制后的20天内,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孩子食用易中*。此外,腌制食品还会破坏宝宝体内的维生素。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所以,腌制食品,即便可以开胃,但为了孩子的健康,请尽量不给孩子吃。04
隔夜饭菜
很多父母因工作忙碌或某次烹饪食物过多,便将剩饭剩菜隔夜加热后继续食用。尤其是生活节俭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舍不得倒掉剩饭剩菜。但剩下的饭菜在保存时容易滋生细菌,二次加热如果不够彻底也很容易引起宝宝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情况,严重还会患上肠道炎症。所以各位家长做饭时一定要注意适量,若有隔夜饭菜也最好不要给孩子吃。当然,对于生活节俭的上辈老人,也提醒不宜吃隔夜饭菜。05
自身带有*性的食物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食物,同时兼具*性与益处。白果白果煲汤大补,但孩子生吃却会中*。这是由于白果中微量氢氰酸,尤其是绿色胚芽部分含*素最高。过量食用,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中*现象。因此,食用白果前,一定要用开水烫掉外面的红软膜、去芯,孩子一般熟吃不可超过20颗,年龄越小越应少吃,以免出现中*现象。青土豆土豆也是很多家庭的日常菜,但青土豆却含有大量易中*的龙葵素。对于稍有发芽、或发青部位较大的土豆应尽量扔掉,不再食用。青番茄青番茄含有与发芽土豆相同的有*物质—龙葵碱。人体吸收后会造成头晕恶心、流涎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抽搐。购买时,应看一看其根蒂,若采摘时为青番茄,蒂部常被强行拔下,皱缩不平。鲜木耳鲜木耳与市场上销售的干木耳不同,含有叫做“卟啉”的光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能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可致皮肤坏死。因此,新鲜木耳应晒干后方可食用。而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也应经水浸泡,将残余*素溶于水中,才能食用。孩子食物中*如何应对?从医学角度而言,食物中*的主要急救方法是:催吐、导泻、解*。宝贝一旦发生食物中*,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恐慌,更不能自乱阵脚。建议可采取以下简单急救措施:、如果估计食物中*发生的时间在2--4小时之内,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孩子的咽后壁以催吐,使胃内残留的食物尽快排出,防止*素进一步的吸收。2、如果进食时间在4小时以上,可给孩子吞饮大量的淡盐开水,以稀释进入血液的*物,并配合指压的方法催吐。3、对疑已变质或有*的食品进行处理,并妥善保存,供医生急救时分析处理鉴定。在此特别提醒:
简单的家庭急救只针对轻度中*症状,若抢救后孩子中*症状若未见好转,或中*程度较重。请立即拨打20急救电话,将孩子送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写在最后:
食物安全无小事。无论是给孩子进补,还是添加辅食,吃得安全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另外,家长们工作再忙,也尽量别带孩子在外面吃,烧烤类、膨化类、油炸类食品更应主动远离。愿父母们都能守护好孩子稚嫩的生命,也愿孩子们都能健康、平安地长大。-----------END------------声明文章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