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
云南野生食用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
一到云南的雨季,云南人就又多了一项休闲活动,那就是:捡菌子。虽然很多人都是捡菌子的“老司机”了,但还是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菌并不容易,最好不要轻易采摘。而有些村民会在路边售卖采摘的野生菌,购买时也要注意辨认,即使是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野生食用菌是群众喜爱的美味佳肴,但误食有*野生菌会发生中*,甚至会危及食用者生命。为有效预防误食有*野生菌中*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辨别有*野生菌?现提供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菌约有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此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有*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3.看形状。无*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
7.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说明有*,反之无*;*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成黑色或褐色。
8.牛奶试验:将少量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
9.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变*者无*;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
食用野生菌后短时间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症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者稀盐水,并进行催吐,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同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尽量保留中*发生时食用的野生菌样品,经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作为救治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