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诗词之美2如梦令李清照
TUhjnbcbe - 2021/1/16 5:10:00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感谢邵翰章的精彩朗诵

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科普资料:李清照(年3月13日—约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本段摘录自知乎)

佬冒乱评:李清照的诗词我一直十分喜欢。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家土屋的墙上贴着类似古装工笔的美女画,从中知道了她的名字。随着上学、读书,学习过她的经典作品,知道了她是一代才女、大词人。前些年,去济南趵突泉公园游览,无意间认真参观了李清照的纪念馆,仔细了解了她的生平事迹,再读她的词,更能体会其中的一些意境。

《如梦令》其一,33个字,把酒后乘舟回家的醺醺醉意,白描得憨态可掬,又不落俗套,还读者留给读者无限想象,这个在大明湖溪亭举办的家庭聚会该有多么热闹、多么尽兴……。“沉醉”“兴尽”“误入”,尤其是连续两个“争渡”,把酒后的囧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前几年,我有幸在济南工作了三个月,闲暇时最爱骑着共享单车去大明湖边散步,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溪亭,但我最喜欢站在曾堤上看会儿夕阳,夕阳下波光粼粼的大明湖真美,可能这就是李清照“争渡”的地方吧。

我查过这首词的背景资料,有人认为:这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的作品。还有人认为:这是李清照在15、16岁左右,未出阁之前写的词。佬冒更认同后者观点。试想: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家境殷实,周末一家人一起自驾出游、聚餐喝酒应该是家常便饭;既然是书香门第,从小家教严格,耳濡目染,十多岁能写出这些的好词,也不会太令人诧异。反正品诗也不是考古,聊聊罢了。

《如梦令》其二最美在意境。昨夜酒醉……,清晨,慢慢睁开朦胧的醉眼,轻轻问一句昨夜的风雨,“卷帘人”却答“海棠依旧”。唉!难道你不知道吗?海棠花被吹落一地,应是“绿肥红瘦”,已然没有了往日的烂漫风采。巧妙的寓景于情,说出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哀叹。这其中“卷帘人”是谁?好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好事”网友在知乎上讨论李清照是否酗酒,甚至统计她至少刻骨铭心地喝醉了3次。比如:第一次,就是在《如梦令》其一中的溪亭“沉醉”了;第二次,是在《如梦令》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一次好像醉得更厉害,沉睡一夜酒还没醒呢;第三次,是在《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这一次应该是中晚年,没来得及卸妆就醉了,可能丈夫也已过世,寂寞空了,借酒消愁。

再回到大宋那个历史背景看李清照饮酒问题。令人神往的唐宋盛世,是一个非常繁荣、开放、多元的社会。作为自幼生在小康之家的李清照,琴棋书画应是样样精通,书香门第的小女子偶然小酌怡情也不会有伤风雅。所以,李清照爱喝点酒完全有可能,至于喝的什么酒?米酒、*酒、白酒、葡萄酒……,还需历史考证,但“酗酒”也不至于!正所谓,天下才子哪个不爱美酒?……说到大宋,从靖康之耻开始,伟大的北宋逐步走向衰败,金兵入侵,加速了南宋灭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后半生的李清照跟随丈夫颠沛流离,也正是这个特殊的时代,成就了四处漂泊、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伟大女词人。昨天翻看博客,其中一篇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学史可以看成败、见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基于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肤浅思考,国家的兴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族,甚至具体到每个人都会影响巨大,没有个体能够独善其生或坐享其成。当今,我们正好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新时代,在这个伟大时代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演好自己的小角色,有闲之余读读史、品品诗,挺好……年7月4日初稿,年12月26日再改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百度图库

如果您喜欢此文,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之美2如梦令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