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先养生
治病于未病
国医大师倾力助阵
权威科学的养生平台
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联合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公共新农村频道共同推出《养生大国医》9月1日起大师级阵容强势亮相,为您“把脉”!本期嘉宾:范永升。
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名中医。
中医上有一种养生方法叫做季节养生,就是讲四季与人体的关系。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气温也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特点,人体的生理特点也有与之相应的变化,如人体脉象便是如此。
一、春季养生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当归、枸杞、柴胡、麦芽等中药组成的方剂。
另一方面,由于春天气温渐热,肝当归、枸杞、柴胡、麦芽等中药组成的方剂气升发,肝开窍天目又主藏血,所以春天还易患一此一与肝气有关的疾病,如: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等,由于血热所致的湿疹、牛皮癣在这个时候也常常发作加重。
二、夏季养生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我们的气血都走到了体表,毛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若所爱在外。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
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要保持情结的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如果暑热过盛,汗出过多,容易损伤心气,导致胸闷,心慌等心气不足症状。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可服用生脉饮,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亦可用*芪、生石膏为方,*芪补气升阳,气升阳,生石膏清热解暑生津。以补气清暑。夏天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盐分,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这点。
三、秋季养生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宜「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收神气敛,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
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现肺燥伤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等。吃点秋梨膏,秋梨贝母粥等。梨可生津止渴,梨得秋气最重,入肺经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它可以有助于你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四、冬季养生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动。在精神上,安静自若。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季这个藏的季节,我们可顺势而为,适当地补养肾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补肾养血之品,如阿胶、当归、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别是到了更年期的妇女,在冬季更要重视补养肾精。男性肾气弱者,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龟板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药,常见的有桂附地*六味地*丸等。
冬天也可以多吃点羊肉,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丸、六味地*丸等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润皮肤之效。唐人虚诜所著的《本草食疗》中,更记载著「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对於患肺结核、咳嗽、气管炎、哮喘、贫血的人,特别具有益处。向大家推荐羊肉罗卜汤,其中羊肉温补,萝卜健脾理气,合用则补而不腻、补而不滞。但同时提醒大家,补养肾精的药虽好、羊肉虽然好吃,但也不是百无禁忌,如:感冒、扁桃腺发炎或内有宿热者忌服。此外.羊肉性偏温热,因此火热亢盛,如:牙痛、咽痛、便秘、痰*、尿痛;或湿热内蕴,如:腹泻黏稠腥臭、痢疾、小便不畅等诸症均忌用。
福利:小强请你吃祖名豆制品啦~祖名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