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厨与你一起四季饮食养生
——学习、参照《四季养生食疗》等
名人名著分享
秋季之秋分篇
秋
分
24节气
09/22农历八月初六
前言秋分时节
Autumn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春暖春种,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人体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再往细分,一年又分二十四节气,每季六节气。二十四节气各有不同的特点,故养生与食疗也要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主张养生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是人体生命的最高养生境界。
每年9月的22日到23日之间,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交秋分节气。
秋分是秋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一个“分”字意味着昼夜平分、寒暑交替。到了秋分,秋天就过去一半了。在秋天的前一一半,养生的重点是补气、健脾、祛湿;在秋天的后一半,我们养生要偏重于滋阴、补血、润燥。
忽而今秋·秋日物语01秋分时节的饮食原则
Autumn
一、甘淡滋润 秋季6节气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
二、平衡营养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三、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
四、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观点。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五、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精粥等。
四季养生警语:以人为本因地因时而食
新华厨推荐白露小食单
天麻鱼肉
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克(每尾重g以上),酱油25克,绍酒45克,食盐25克,白糖5克,芝麻油25克,胡椒粉3克,水豆粉50克,生姜10克,葱10克,清汤适量。
将鲜鲤鱼除去鳞,剖腹除去内脏后,冲洗干净,从鱼背实开,每一半砍成3节,每节切成花刀,分别盛放在8个蒸碗内,鲤鱼头也分切成8份、公别放人蒸碗内。将川芎、获苓切成大片,用淘米水泡上;将天麻放入淘米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放在米饭上蒸透,趁势切成薄片待用。
将天麻薄片分成8等份,每份夹入各份鱼块中,然后放入绍酒、姜块、葱,兑上适量的清汤,上笼蒸30分钟。
将鲤鱼蒸好后,拣去葱、姜块,把鱼肉和天麻一起扣入碗中;原汤倒入勺里,调入白糖、食盐、胡椒粉、芝麻油、水豆粉、清汤、酱油,烧沸打去浮沫,浇在各份鱼肉的面上即成。
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当归炖子鸡
当归30克,子母鸡1只。
将子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芝麻黑豆泥鳅
泥鳅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陈皮1/4个,盐适量。
将黑豆、黑芝麻洗干净,沥干水分;将泥鳅剥净,用精盐将泥鳅腌一腌,漂洗干净,再用开水拖过,捞起,冲洗干净,沥干水分;陈皮浸软去瓤,洗干净;烧锅下油,将泥鳅煎至两面微*,盛起;将清水加入汤煲内烧开,再加入全部材料,煲开后,改用小火煲约3小时,加入调味料调味即可。
补血益气,养发美颜。
猪肉炖墨鱼
小墨鱼(乌贼)2个,鲜瘦猪肉克,食盐3克。
将墨鱼、猪肉洗净后同炖,烂熟后加食盐。
滋阴补阳,强筋健骨。
蜜饯双仁
炒甜杏仁克,炒核桃仁克,蜂蜜克。
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入炒核桃仁,将干时加峰蜜,拌勾至沸即可。
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萝卜杏仁煮牛肺
萝卜克,苦杏仁15克,牛肺克。
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计,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烹即成。
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天门冬粥
天门冬15~20克,粳米30-60克,冰糖少许。
天门冬先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冰糖,再煮至粥稠即可食。每日1剂。
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精粥
*精15~30克(或鲜*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每日1剂。
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15克,生姜15克,羊肉克。
将原料同入砂锅,加水毫升,先大火煮沸,下*酒,加盐,小火煮至羊肉烂熟,去当归、生姜,加葱花、胡椒粉,也可加香菜、花椒粉。
温经,散寒,止痛。
阿胶猪皮汤
猪皮克,阿胶10克,葱白少许,盐2克,生抽、料酒各5毫升。
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切好的猪皮。略煮一会儿,汆去腥味后捞出,装盘待用。取一空碗,放入阿胶,加入热水,搅拌至溶化,备用。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热,倒入备好的猪皮、葱白,淋入料酒。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至猪皮熟软。揭盖,加入适量盐、生抽,放入拌溶的阿胶。略煮片刻至阿胶充分溶入汤中。关火后盛出煮好的汤料,装入碗中即可。
滋阴补虚。
03秋分时节的健身锻炼
Autumn
秋来登高,其乐无穷
秋之色显现于山林、风霜高洁,山巅间披红排绿,景色十分宜人。在这大好秋色时光,结伴登山畅游,既可尽舒胸怀,又增体质与雅兴,尽情地饱览名峰秀水,秋山红叶,领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无疑其乐无穷。
“秋登”是秋天最正宗的健身运动了。
秋登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秋登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秋登运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飘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负离子含水量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利于健康的。秋登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当你登上高峰,极目远望,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你那愉悦的心境是难以形容的。
“拈指光阴,关心节序,养命有天助”
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中,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水的变化关乎鱼儿的存亡。同样的,天地之气的变化关乎我们的性命。中医讲究随着天时变化来养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是《*帝内经》告诫我们的,四时阴阳之气是决定生死的根本。《*帝内经》中有一句箴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希望身体阳气充足,就要跟随太阳的步伐,
新华厨与你一起
四季饮食养生
学习、参照《四季养生食疗》等名人名著分享
天人合一、自然调和、阴阳协调、修心养性
小暑
前言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春暖春种,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人体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再往细分,一年又分二十四节气,每季六节气。二十四节气各有不同的特点,故养生与食疗也要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主张养生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是人体生命的最高养生境界。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小暑时节,伏天盛夏公
公历每年一般在7月6日至8日入小暑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是相对于大暑而言,不是大热而是小热,意思是说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6℃左右。小暑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江淮流域即将出梅(梅雨时节),气温升高,开始进入伏天盛夏。
小暑时节,正是将进入伏天的开始,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以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季养“长”之机。
新华厨推荐小暑食单
1、茄炒糖藕
番茄2个,藕1节,砂糖适量。
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健脾开胃,生精止渴。
2、玉竹猪心
玉竹50克,猪心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香料各适量。
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汁液毫升;将猪心破开,洗净血水。与玉竹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在火上煮到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放凉;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浓汁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养心安神。
3、桂圆童子鸡
童子鸡1只(约重克),干桂圆肉10克,料酒毫升,葱、各10克,精盐5克。
将干净的鸡剁去爪,把鸡颈和鸡腿别在鸡翅下面,使其团起来,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以去掉血水,捞出洗干净。桂圆肉亦用清水洗净;把鸡放入汤锅,再放人桂圆、料酒、葱、姜、扑,清水毫升,上笼蒸约1小时左右,取出姜、葱即可。
养心安神。
4、生爆鳝片
大鳝鱼2条(约克),大蒜头10克,绍酒15毫升,酱油25毫升,白糖25克,精盐2克,芝麻油10毫升,米醋15毫升,面粉50克,湿淀粉50克,生油毫升。
将鳝鱼剔去脊骨,斩去头尾,洗净,平放在砧板上用刀背虚刀排斩,然后批成菱角片,盛入碗内,加盐拌捏,用绍酒5克浸渍,再加入湿淀粉40毫升、水25毫升,撒上面粉轻轻拌匀。
再将蒜头拍碎斩末,放在碗中,加酱油、白糖、米醋、绍酒、湿淀粉,加清水50毫升,调成芡汁待用。将炒锅置大火上,下生油烧至七成熟,将鳝鱼片逐片迅速投入锅内,炸至外皮结壳时,即用漏勺捞起;待油温至八成熟时,再将鳝片下锅炸至金*松脆时捞出,盛入盘内。锅内留底油25毫升,迅速将芡汁调匀倒入锅中,用手勺推勺,淋上芝麻油,浇在鳝片上即可。
补虚损,益气血,强筋骨,除风湿。
鳝肉性甘温,故病属内热症或热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5、荷叶茅根粥
鲜荷叶1片,白茅根30克,粳米一小撮,白糖适量。
先将白茅根洗净,加水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汁煮粥米至烂熟时,放入洗净的鲜荷叶,略煮即成,食时放少许白糖调味
清热利湿,对痱子有效。
6、生芦根粥
鲜芦根克(洗净),竹菇15克,粳米60克、生姜1片。
鲜芦根切断,与竹菇加水共煎,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将熟时入生姜,略滚即可。
清热除烦,生津止呕。
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者食用。
7、姜蜜葡萄汁
绿茶5克,蜂蜜1汤匙,生姜汁20毫升,葡萄汁50毫升。
取绿茶冲沸水1杯浸泡后,除去茶叶,加入生姜汁,葡萄汁及蜂蜜1汤匙,调匀即成。
除烦止渴,暖胃止泻。
8、莲藕炒秋葵
去皮莲藕克,去皮胡萝卜克,秋葵50克,红彩椒10克,盐2克,鸡粉1克,食用油5毫升
将所有的食材清洗干净。胡萝卜、莲藕切片;红彩椒、秋葵斜刀切片。锅中注水烧开,加入油、1克盐,拌匀,倒入切好的胡萝卜、莲藕,拌匀。放入切好的红彩椒、秋葵,拌匀,焯约2分钟至食材断生,捞出焯好的食材,沥干水,装盘待用。用油起锅,倒入焯好的食材翻炒均匀,加入1克盐、鸡粉,炒匀。关火后盛出炒好的菜肴,装盘即可。
促进消化、健胃开脾。
9、茄汁豆角焖鸡丁
鸡胸肉克,豆角克,西红柿50克,蒜末、葱段各少许,盐、白糖、番茄酱、水淀粉、食用油各适量
洗净的西红柿切成丁;洗好的鸡胸肉切成丁,豆角清洗干净后切成小段。锅中注水烧开放入豆角,焯水,捞出沥干。用油起锅,倒入鸡肉丁炒至变色,放入蒜末、葱段炒均匀,倒入豆角、西红柿炒软。放番茄酱、白糖、盐炒匀,倒入水淀粉炒匀,装盘即可。
增强免疫力、强壮身体、补中益气
10、莲藕菱角排骨汤
排骨克,莲藕克,菱角30克,胡萝卜80克,姜片少许,盐2克,鸡粉3克,胡椒粉适量,料酒适量。
材料洗净。菱角去壳,对半切开;胡萝卜、莲藕去皮,切块。锅中注水烧开,倒入排骨块,淋入料酒,捞出备用。砂锅中注水烧开,放入排骨、适量料酒,大火煮15分钟,倒入莲藕、胡萝卜、菱角,小火煮5分钟再放入姜片,小火续煮25分钟。加盐、鸡粉、胡椒粉,拌匀,关火后盛出即可。
益气补血、健脾开胃。
拈指光阴,关心节序,养命有天助
养生忠告
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中,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水的变化关乎鱼儿的存亡。同样的,天地之气的变化关乎我们的性命。中医讲究随着天时变化来养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是《*帝内经》告诫我们的,四时阴阳之气是决定生死的根本。《*帝内经》中有一句箴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希望身体阳气充足,就要跟随太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