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华厨与你一起四季饮食养生立秋篇
TUhjnbcbe - 2020/12/28 15:57:00

新华厨与你一起四季饮食养生

——学习、参照《四季养生食疗》等

名人名著分享

秋季之立秋篇

天人合一、自然调和

阴阳协调、修身养性

前言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春暖春种,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人体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再往细分,一年又分二十四节气,每季六节气。二十四节气各有不同的特点,故养生与食疗也要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主张养生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是人体生命的最高养生境界。

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三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一、秋季六节气食疗养生要略

1

秋季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

2

秋季食疗原则:以平为主

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当令。霜露乍降,早晚容易受凉,咳嗽气喘等病易发。此季人们食欲大增,因为在夏季消耗的体力要靠此季节增加营养来补充。因此,秋季里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即“平补”。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热食物,也应忌生冷寒凉之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水果丰盛,萝卜、梨、枇杷、芝麻、白果、银耳、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核桃等,俱是“平补”佳品。

此外,还有许多食物,如山药、扁豆等既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又具健补脾胃作用;燕窝、银耳、百合之类,则既能养阴润燥,又可益中补气。根据身体情况进行平补,有许多适宜的食品可以选择。

二、秋季六节气的养生食疗准则

1

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秋季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因为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调补一下身体颇有必要。但那种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羊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反而浪费财力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

因此,秋季六节气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时,换季是人们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如果体质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2

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放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季六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六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梃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3

甘淡滋润

秋季六节气候干燥,应适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秋燥带来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或肌肤失去润泽、毛发枯槁的征象。因此,秋季六节气饮食应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可以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水果汁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汤、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且瓜果蔬菜中备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季六节气期间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4

喝药膳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六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粥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季六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精粥等。

5

平衡营养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分量过大。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6

应忌苦燥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秋不食肺”的观点。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三、四季饮食养生警语:以人为本,因地因时而食!

新华厨推荐立秋养生小食单01

花生粥

用料:花生仁30克,粳米克。

制作:将花生洗干净,粳米淘干净,将两者合在一起下锅,加适量的水煮熟成粥。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少痰、口干喜饮者。02

葱白粥

用料:肥大葱白适量,粳米6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

制作: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分5段),再同粳米,生姜共煮粥。粥成加米醋趁热食用。

功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者。

禁忌:燥热咳嗽,表虚多汗者忌食用。

03

补气*芪粥

用料:2人份5天用量:*芪克,大米克。

制作:将*芪,加10到15杯(普通的马克杯一杯水约毫升)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重复第二步的过程。

将煮过的*芪捞出扔掉。将三次滗过的药汁混合,放入冰箱保存。

每天早上取五分之一的*芪水,加入克大米,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即成.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

04

银鱼豆腐

用料:鲜银鱼克(干品30克),嫩豆腐50克。

制作:豆腐切块用开水烫过,烧好汤水,将银鱼、豆腐同下锅,再放入猪油、酒、酱、姜片等调料。

功效:养胃阴,益中气,适用于燥咳者。05

红菱子鸭

用料:白而肥大的子鸭1只,红菱肉克。

制作:将子鸭去头、翅、爪和内脏,切块文火焖熟。将红菱肉克入油锅中煸炸后放鸭肉中同煨片刻,再加入香醋、精盐等调味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少痰、口干喜饮者。

06

百合蛤蜊

用料:鲜蛤蜊肉克,葱、姜、料酒、醋等。

制作:温水洗净晾干(干品需浸泡),加料酒、醋拌和后取出,与百合克入油锅中爆炒,再下姜、葱、高汤。也可将蛤蜊肉、百合(后下)煮汤而食。

功效: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适用于阴虚潮热。心烦失眠,干咳,鼻出血者。07

荷叶乳鸽

用料:乳鸽、鲜荷叶、料酒、醋等。

制作:将乳鸽拔毛后,剖肚洗净,去头、脚、内脏,用酱油、醋、料酒浸过,取鲜荷叶1张包起上笼蒸熟。

功效:滋肾生津、涤秽治烦,凡高温作业或出汗过多引起的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口鼻干燥以及体质羸弱者均适宜食用。08

冰糖鸭蛋羹

用料:鸭蛋2只,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冰糖用温水溶化,然后将鸭蛋打人装冰糖水的碗内,调匀,再隔水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清胃。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嗽、咽炎、咽干痛、口渴、干呕、大便干结者。鸭蛋味甘、咸,性凉,归肺、胃经。其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碳水化合物、尼克酸、钙、磷、铁、钾、镁、钠、氯等。鸭蛋性凉,人肺、胃经,可滋肺胃之阴。《医林纂要》说其“补心,清肺,止热咳,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清肺火,解阳明结热”。冰糖也可滋阴清热,二者配伍,是秋季常食之佳品。

禁忌:脾胃虚寒、泄泻者忌食用。

四、顺应自然不生病1.多吃应季的蔬果西红柿西红柿内所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西红柿还适宜于热性病发热、口渴、食欲不振、习惯性牙龈出血、贫血、头晕、心悸、急慢性肾炎、夜盲症食用。扁豆味甘,性温,无*,补养五脏,止呕吐。长久服食,可使头发不白。可解草木之*,生嚼吃和煮汁喝,都有效。常食扁豆可以治愈痢疾,消除暑热,温暖脾胃,除去湿热,止消渴。葡萄味甘,性温,无*,补养五脏,止呕吐。长久服食,可使头发不白。可解草木之*,生嚼吃和煮汁喝,都有效。常食扁豆可以治愈痢疾,消除暑热,温暖脾胃,除去湿热,止消渴。2.贴秋膘

所谓“膘”,就是身体上的肥肉。夏天酷热潮湿,人易患病,即使不患病也常出现汗多、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胃口差等症状,人体往往会虚弱消瘦,俗语云“夏无病三分虚”,因此古时人们将夏季称为恶季。

立秋之后随着天气的凉爽,人的胃口也开始好转。于是人们就想吃些好的以弥补暑夏的亏空,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当然,立秋节气食补不仅是弥补暑夏的亏空,同时也为身体做好储备,增强御寒能力,以迎接严冬的到来,正如俗语所云:“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

贴秋膘禁忌

忌盲目跟风:如今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身体营养一般不会出现亏空。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秋季饮食无须有太大变化。只有体弱多病者,才需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补,以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高,但不易消化吸收,会增加肠胃负担,况且现代人一般营养过剩,因此肉类定要适量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进补时不可忽视的。

忌以药代食:有些人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岂不知“药补不如食补”。况且不恰当服用补药会伤身,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3.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4.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

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四季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现象。就秋季六节气气候特点而论,秋季由热转寒,即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由于秋季六节气气候干燥,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的饮食,也必须顺应秋季六节气。因此,秋季饮食或食疗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也就是说:“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

“拈指光阴,关心节序,养命有天助”

一一养生忠告

人生活在天地之气中,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水的变化关乎鱼儿的存亡。同样的,天地之气的变化关乎我们的性命。中医讲究随着天时变化来养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是《*帝内经》告诫我们的,四时阴阳之气是决定生死的根本。《*帝内经》中有一句箴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希望身体阳气充足,就要跟随太阳的步伐,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华厨与你一起四季饮食养生立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