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肠道致病菌迎来狂欢季,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TUhjnbcbe - 2020/12/27 14:51:00
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进入夏季,气温飙升30℃+,人简直要被热爆、晒nong,可是肠道致病菌却迎来了狂欢季,30℃+的高温更适宜生长繁殖,食物就是良好的培养基,因此,若食物加工、保存不当,致病菌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造成食物变质,人一旦摄入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还会引起食物中*,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及相关食物

食源性致病菌

相关食物

沙门菌

畜肉类及其制品、禽肉、蛋类、乳制品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

金*色葡萄球菌

剩饭、火腿、肉类

蜡样芽孢杆菌

剩饭、米粉、蔬菜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肉制品、乳制品

李斯特菌

乳制品、冰箱内即食肉制品

变形杆菌

冰箱内储藏的食物

肉*杆菌

发酵制品、肉制品

空肠弯曲菌

生奶和肉类

椰酵假单胞菌

银耳

坂崎肠杆菌

奶粉

沙门菌

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37℃,高温则可杀灭沙门菌,55℃1小时、60℃15-30分钟或℃数分钟即被杀死。引起食物中*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乳制品。由沙门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伤寒和副伤寒,另一类是急性肠胃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短,一般4-48小时,开始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体温升高,可达38-40℃,轻者3-4天症状消失。

副溶血性弧菌

在30-37℃的食物中生长良好,具有嗜盐性,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或用含1%醋酸的食醋处理5分钟,均可将其杀灭。引起食物中*的食品主要为海产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4-20小时,发病初期主要为腹部不适,继之腹泻、呕吐,腹痛加剧,以脐部阵发性绞痛为特点,多为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体温一般为37.7-39.5℃,病程一般为3-4天,恢复期较短,预后多良好。

金*色葡萄球菌

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30-37℃,多数金*色葡萄球菌肠*素能耐℃30分钟,并能抵抗胃肠道中蛋白酶的水解。因此,若要破坏食物中的金*色葡萄球菌肠*素需℃加热2小时。引起食物中*的食品主要为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如剩饭、火腿、肉类等,其次为熟肉类。

临床表现:发病急,潜伏期短,一般2-5小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最为显著,体温多正常或略高,病程短。

蜡样芽孢杆菌

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28-35℃,10℃以下不能繁殖,引起食物中*的食物主要为剩饭、米粉。在℃下加热20min可破坏蜡样芽孢杆菌。

临床表现:在发芽末期可产生引起食物中*的肠*素,包括呕吐*素和腹泻*素;根据*素的不同分为呕吐型(常见)和腹泻型两种。

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2低温储存食物。3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4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供稿:信息管理科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道致病菌迎来狂欢季,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