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怕热的宝宝们越来越不想出门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新冠疫情又出现了新情况,北京本土确诊病例持续增多,辽宁、河北、四川等多省出现北京确诊关联病例;国外的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万!所以,疫情防控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出门还是乖乖把口罩戴上吧!
Oh,NO!那不是更热了?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健康,只有忍忍了。你要知道有很多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还穿着防护服工作呢,比如说坚守在集中隔离酒店的同志们……烈日下穿着防护服,房间还不能开空调,你脑补一下是什么样的体验?汗流浃背、脱水、中暑……
今年夏天够你忙的!除了要防新冠、防中暑,还要预防食物中*!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发生细菌性食物中*的风险逐渐增加。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细菌性食物中*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是由于吃了被致病菌或其*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致病菌进入肠道后,会侵入肠粘膜引起炎性反应,某些致病菌还产生肠*素,引起急性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细菌性食物中*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细菌性食物中*通常有三个环节:
(1)致病菌的污染:包括畜禽生前感染和屠宰后感染,以及食品在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储藏方式不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危险温度5℃-60℃),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以及营养条件使其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素。
(3)烹调加工不当: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被带菌的食品加工工具(生熟交叉污染)、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带菌者再次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严重吗?很多人认为,细菌性食物中*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拉拉肚子,很快就能恢复。然而并非如此,细菌性食物中*的严重程度因致病菌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食物中*,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梭菌、椰*假单胞菌食物中*的病死率较高,且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哪些食品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的主要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动物性食品容易引起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食物中*等,而植物性食物如剩米饭、米糕、米粉则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
不要以为把食物放在冰箱保存就万事大吉,有一种叫李斯特氏菌的细菌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用冰箱冷藏食品也有感染致病菌的风险。
怎样预防细菌性食物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关键是要做到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