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文讲透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你应该知道的一
TUhjnbcbe - 2020/12/22 12:48:00

夏天前来报道

转眼间,5月已经行至中旬

意味着“仲夏”已经过半

大诗人杜甫曾在《夏夜叹》中写到: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仲夏处在夏季的“中段”

古时候,人们将每年的5月称为仲夏

它比孟夏(即初夏)更加够劲

又比不上季夏(即盛夏)那样火热澎湃

它就像是一个缓冲地带般的存在

让人们对真正意义上“夏天”的来临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夏天,有多少人喜欢它,就同样有多少人要为之付出麻烦的“爱的代价”。除了要进行里里外外、装备齐全的防暑/防晒/防虫准备外,我们往往会忽略的一项准备,就是防止食物中*的准备。说到食品中*,经过几个月的全民“战疫”,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对野味/生食食物的安全问题树立起了足够高的重视。其实,除了食物因为本身有*、受到污染、未完全加热等原因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以外,“细菌性食物中*”也应该在日常中被大家重视,尤其是在夏天。

01

为什么要警惕

人们都知道食物在过高的温度、潮湿的环境里容易滋生细菌,但为什么还是频频“中招”呢?因为人们经常太过仰仗于自己的直观感知:“这么干净应该没细菌吧”“好像不是很热,放一晚应该没问题吧”“都放进冰箱了,多放几天没事的”更有甚者:“我身体好,我不怕”……这时候,你就需要善意地提醒这样说的人,他们很有可能是你的父母、爱人、朋友等等。摆事实讲道理不一定是最好的沟通策略,但知道事物原理之后你会更有底气。首先,从食物本身的角度来说,大多数食物复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是各种细菌生长最适合的“培养皿”;再从夏季的环境来说,温度、水分、氧气、时间……这些都是加速细菌繁殖的“强大助攻”。因此,食物变质在夏天是极易发生的事,我们不仅要引起重视,更加需要倍加小心。

02

“中招”的后果会怎样

而如果吃了这些变质的食物,会发生什么呢?具体情况可能因人(个人免疫力)、依具体情况(食物变质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继续来“摆事实讲道理”。腐坏变质的科学说法叫做“致病微生物污染”,致病微生物一旦污染食物后,会以极快的速度繁殖,致使食物中含有大量活菌及*素——而很多时候我们肉眼根本无法看到,一起来了解一下。

沙门菌属(多在肉类、禽蛋类食物)食用后带来的临床反应是腹痛、呕吐、腹泻,多伴有发热,潜伏期一般在4—24小时,最长可达2—3天;

金*色葡萄菌(多在淀粉类食物、肉类、乳类食物)的潜伏期更短,一般在0.5—5小时之间,临床症状是先有恶心头痛,继而腹泻及呕吐。

变形杆菌属、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这三类多在隔夜的剩饭剩菜、肉鱼乳类食物中,也均会带来腹痛、呕吐、腹泻,变形杆菌属还会带来过敏型反应,如皮肤潮红、荨麻疹等,潜伏期在0.5—2小时内。

除此外还有存在于罐头食品/包装食品/豆制品/蜂蜜中的肉*杆菌、海产品/腌渍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肉*杆菌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头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潜伏期在1-2天,最长可达一周左右。

是不是感到心惊胆战?好在细菌性食物中*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基本隔绝,具体怎样做,继续往下看??

03

预防手册,熟记!

厨房篇

准备2块洗碗抹布,更替使用使用过的洗碗抹布是细菌繁殖的“天堂”,用完后一定要洗干净晾晒处理生食/熟食的砧板与菜刀要分开同样是从“源头”阻断细菌传播的举措,避免交叉污染,而且用完一次后记得立即洗净再使用哦饭后立即清洗餐具如果在夏天仍旧习惯“隔夜再洗碗”,你水槽里的细菌将和排水管里有一拼!

冰箱篇

保持冷藏温度在10℃以下,冷冻库温度在零下15℃以下细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0-50℃,10℃时繁殖速度会减缓(并不代表没有),所以不仅要善用冰箱,也不要认为食物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哦冰箱最多7分满最多放到7分满,冰箱才能维持在10℃以下的最适宜温度,而且塞太满也可能给食物之间的细菌交叉感染创造条件新鲜鱼类/肉类注意密封保存生鱼生肉里的血水,若沾到其他食物,极易造成细菌感染,记得先装进较浅的容器(利于快速冷却)或保鲜密封袋(不是塑料袋)中再进冰箱

餐桌篇

清洁餐桌须用消*湿巾餐桌上也是细菌繁殖重地,因此清洁时不仅要用抹布,也需要用酒精或消*湿巾才能清洁干净熟食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2小时烹煮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或冷藏保存,如果超过4小时,食用前需要充分加热或直接丢弃保存食物之前务必洗手虽然提倡尽量不剩菜,但万一剩下了,一定要用干净容器盛放,操作前先洗手,避免食物被手上的病菌污染

04

解*指南,最好别用到!

如果万一不幸,你中*了,那么别多想,医院就医!医院之前,不要再吃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减轻肠胃负担,让肠胃得到休息;如果有腹痛、干呕的情况,可以轻轻按摩胃部。就医之后,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如稀饭、白吐司、少油鱼汤等,避免进食任何刺激肠胃的食品;大量补充电解质、水分,如钾、钠、葡萄糖、口服电解液。

一起来划下重点:

1,不要相信感觉,要相信科学2,细菌性食物中*,后果同样严重3,生熟分开、勤消*、妥善保存4,及时就医,关爱肠胃

最后,国康祝大家都拥有一个

健康美好不生病的夏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讲透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你应该知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