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atureMedicine报道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抗癌成功试验——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一名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被一种开创性的新疗法拯救了:通过向患者体内输注82亿个抗癌免疫细胞,这位多发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肿瘤成功被清除!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来,我们看看这位幸运的女主角——
她是一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ER+/HER-晚期乳腺癌患者,49岁,名字叫JudyPerkins,肝脏中有一个网球大小的肿瘤,且全身其他多处都有转移病症。由于扩散严重,已无法采用常规疗法治疗。
当时,医生宣判她的生存期是:三个月!
然而,如今两年过去了,她依然好好地活着,并且体内观察不到任何癌症的迹象。
究竟发生了什么,逆转了她的生命轨迹?
什么治疗手段如此逆天?
谜底揭晓——这是一种被称为过继转移T细胞疗法的全新免疫疗法,一种通过强化体内免疫系统识别并抗击肿瘤细胞的肿瘤免疫攻击手段。
听起来十分像现在红极一时的免疫疗法?
没错,这确实是免疫治疗的一种,但并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我们知道,通常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为了对抗肿瘤已经激活,但在与肿瘤的漫长对抗中,白细胞渐渐失去战斗力,肿瘤细胞因此有机可趁,开始在人体内肆虐。
过继转移T细胞疗法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
简单说,就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具有强效抗癌作用的T细胞(准确说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TILs是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后离开血液循环迁移至实体瘤的白细胞亚群,可从切除的肿瘤中分离),并在实验室进行扩增,达到一定数量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从而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并剿灭肿瘤细胞的能力。
这些强效T细胞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注意——导致癌症的突变同时也是癌症的致命弱点。基于这一判断,研究者通过对JudyPerkins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分析,试图找出肿瘤中存在的、能够使免疫系统识别出肿瘤细胞的异常突变。
通过对该患者右乳房皮下损伤进行基因测序,研究者发现了62个非同义体细胞突变,其中只有4个突变是潜在的攻击线,分别为SLC3A2,KIAA,CADPS2和CTSB突变蛋白。针对这四种突变,研究者筛选出了患者体内具有特异性反应活性的各类T细胞群。随后,将这些T细胞群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
当T细胞群细胞数量达到82亿个时,其中,62.5%为具有记忆效应的CD4+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出携带SLC3A2和KIAA突变蛋白的肿瘤细胞。另外有大约21%的细胞为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的CD3+T细胞。
研究者将所有T细胞联合促进抗原特异性增殖的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JudyPerkins表示,治疗第一周,她感觉不适,肿瘤仿佛在一点点蚕食她的生命;到第2-3周,治疗开始奏效,JudyPerkins明显觉得一点点好了起来;6周后,研究者首次对JudyPerkins进行肿瘤评估,发现目标肿瘤负荷降低了51%!
JudyPerkins清楚地记得研究者兴奋地跳了起来,她被告知,她将很有可能被治愈!
而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过继转移T细胞后22个月),JudyPerkins体内所有的目标和非目标病灶均已消失。
毫无疑问,她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一扫癌症阴霾,开始享受背包旅行和海上皮划艇!
既然治疗效果这么棒,是不是肿瘤患者都可以试一试了?T细胞大家都有的呀。
恐怕暂时还没这么乐观。
接下来,刀先生请到本公号专家、医院乳腺外科柳光宇教授对此进行评析——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当前非常热门,也是未来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个案例的设计思路非常巧妙,它既利用了人体自身的免疫识别功能,同时又通过科技手段,将这种免疫细胞在体外不断进行增殖,然后回输给患者,获得这种我们称为过继性免疫的作用。
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另外一种免疫治疗,car-t,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开头,它筛选肿瘤自身周围的一个淋巴细胞,我们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而car-t是我们直接强加给肿瘤的一个抗原而设计的一个T淋巴细胞。
也就是说,攻击肿瘤的T细胞需要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能精准识别肿瘤;第二,有能力杀伤肿瘤。
car-t这种方在识别肿瘤方面目前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完美,所以还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
而现在这种疗法,它运用的就是肿瘤周边的T细胞。那首先,这些细胞肯定是能够识别这个肿瘤的,只是还不够强大。这个方法就是把这个细胞给筛选出来,然后把它培养得更强大,再回输给患者,以求治疗。
当然这种治疗的方法,有它的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所有的肿瘤都存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者都高表达这些细胞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肿瘤患者她的肿瘤自身不具备某些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关淋巴细胞T细胞来识别它的话,那我们现在也无计可施。
不过这个研究给我们治疗癌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究任何新的有关过继免疫的治疗的方法。
这个案例,无疑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
欢迎加入乳腺癌病友及家属圈:Q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