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食物中*的对策
(作者:吴翠秀)
夏季,食物储存不当会导致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食物一旦被食用,就容易发生食物中*。因此,每个人都应了解一些食物中*的预防和家庭急救之法,避免意外发生。
食物中*分为细菌性及非细菌性食物中*两大类,细菌性食物中*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较多。
细菌性食物中*
引起此类食物中*的常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嗜盐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杆菌等。
沙门氏菌食物中*:因进食肉类、蛋、鱼而引起。潜伏期6~24小时,表现为发热、*绿色水样便,时有脓血,先急后重。如果抢救不及时,重症患者可能死亡。
葡萄球菌食物中*:主要因食剩饭、剩菜引起。潜伏期多为3小时以内,来势凶猛,吐比泻严重。可吐出*色苦水,不发热或低热,多数病人1天即可恢复。
嗜盐菌食物中*:因食海鱼、海蟹、海蛤蜊或盐渍食物引起。潜伏期8~18小时,临床症状有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大便为洗肉水样或有脓血便,多为腹泻性。
肉*杆菌食物中*:因食用罐头、腊肠、咸肉或其他密封储存的食品引起。潜伏期为12~48小时或更长,不发热,胃肠症状少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失音、咽下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以致死亡,死亡率达50%以上。
大肠杆菌食物中*:多由饮食不洁或餐具污染引起,潜伏期4~12小时,腹泻较轻,很少发热。
预防策略:
1.夏季气温高,注意饮食卫生,不食变馊发酸食品。
2.冰箱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
3.不要吃从冰箱内取出来放置2小时以上的熟肉和禽类腌制品。
4.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充分均匀加热煮透。
5.已化冻的肉禽及鱼类不宜再次冷冻保存,鱼、肉等罐头食品保存期不超过一年。
急救对策:鼓励多饮含盐饮料或糖盐水,及时就医。
非细菌性食物中*
食入有*的动植物食品引起的中*反应也不少见,如*蕈、河豚、鱼胆及亚硝酸盐类植物性食物中*等。由于此类食物中*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后果比细菌性食物中*更严重。
*蕈中*:由于野生蕈系天然无污染食品,味道鲜美,故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很多野生蕈均含有有*成分,尤其以颜色鲜艳者为甚。
预防策略:如无辨认有*菌类的经验,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蕈。当发生中*症状时,应及时催吐、洗胃以排出*物,口服活性炭以吸附*物,医院进一步处理。
河豚中*: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物质的鱼类,其含的有*成分为河豚*,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坏,由于河豚*素耐热,一般在℃高温经60分钟蒸煮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素去除。
预防策略:将河豚鱼集中处理,禁止出售。加工盐干制品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剖腹去内脏、去头,必须反复冲洗,完全去除血污,不新鲜的鱼不得加工。出售干制品时,必须经过检测证明无*后方可出售。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河豚鱼有*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河豚鱼外形较特殊,头呈梭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睛,上下唇各有两个牙齿似人牙,鳃小不明显,肚腹为*白色,背腹有小白刺,皮肤表面光滑无鳞呈黑*色。河豚中*尚无特效药,故家庭中最好不要食用。
亚硝酸盐中*:蔬菜中的小白菜、青菜、韭菜、莴笋、菠菜、萝卜等均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及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腐烂及腌制后的蔬菜,硝酸盐明显增加,进食后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容易发生中*。此外,卤菜中也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且卤菜颜色越鲜艳,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预防策略:蔬菜应妥善保存,不吃腐烂的蔬菜;食剩的熟菜不可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放后食用;勿食用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15天以上再食用;腌菜时选用新鲜菜;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轻症一般不需要治疗,医院催吐、洗胃、导泻。
来源:《老人世界》杂志(图片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