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
一、什么是食物中*?
食物中*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属于食源性疾病,但不包括已知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引起的畸形胃肠病,也不包括慢性中*。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食物中*的特点
食物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二、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三、中*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四、食物中*不具有传染性,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
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一、保持清洁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三、做熟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最好使用温度计。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使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要生食的时候。
*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四、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
秋天来临,广东地区气温居高不下,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从而导致细菌性食物中*的发生。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细菌性食物中*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症状多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来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常见原因包括:
一、食物被污染。食物生熟交叉污染,或被食品从业人员、加工工具如菜刀或案板等污染。
二、熟食贮存不当。熟食在常温下存放过久,其中的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素。
三、食物加热不彻底。食物在食用前加热不彻底,未能杀灭或减少里面含有的致病菌或*素。
四、进食不洁的生食食品。进食含有大量致病菌或*素的未经烹调的食物,如生吃性海产品(刺身)等。
如何预防?
一般来说,气温高易导致细菌性食物中*的食品以冷荤肉类、海鲜类产品、凉菜、剩米饭等食物为主。只要注意饮食卫生,科学进餐,就可以预防食物中*的发生。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细菌性食物中*:
一、把好购买关。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
二、把好贮存关。凡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暴露,尽快置于冰箱内,并做到分隔或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即开即食食品开启后应妥善贮存并尽快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三、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食材要洗干净,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
四、少吃街头刨冰。街头无证摊点所用的冰多是工业用冰,带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有*物质。而且,售卖者一般都未经健康检查,食后极易造成食物中*或其他病症的发生。
五、
病人经过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较重,医院治疗。
信息来源:清溪卫健局编辑/徐堉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