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记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数学组探索“统计”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教研活动
刘璐璐
徐慰慰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网络、新闻媒体等渠道的各种数据信息,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比过去更加依赖形形色色的数据。因此统计知识的习得与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已成为当今社会每一位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基于以上的大背景,10月23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以“经历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探索‘统计’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在教研员宋永福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以凸显“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摄全局的核心思想,向前来听课的老师们呈现了我们的研修成果。
展示课堂
强势来袭
首先由我校两位数学老师----刘璐璐和徐慰慰,分别执教《条形统计图》的第一与第二课时。
01
第一课时
刘老师围绕核心问题:如何一眼看出最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让学生思考后动手操作,重在让学生感悟条形统计图的生成过程,每个要素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让学生在摆一摆中体验,并在对各种资源的讨论中,体会到每个要素产生的必然性。
02
第二课时
而徐老师的课则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测的过程,通过对“趣味拼图得了多少票”的合理猜测,学生感悟到一格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多个单位,这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决定。整个分析推理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据是会说话的,统计是有价值的。
课后反思
接着在两位老师说课反思后,二年级备课组长王昊宇老师分别从“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后续思考”这四个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了在“统计”单元做整体教学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与做法。王老师表示,通过对“统计”单元的教学整体设计,深深地体会到要凸显统计教学的核心,教师首先要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是宋老师说的数据的真实性,哪怕是根据教学需要虚拟的也要有其合理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其次,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交流分享
在听完王老师的汇报后,华坪小学李老师和实验小学李老师围绕教研主题就两节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位老师对两节课的课堂呈现及学生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2节课连在一起完整呈现了“为什么要统计?”、“怎样统计?”、“怎样呈现统计结果?”、“如何在统计图中读取数据?”和“如何根据统计数据,如何进行合理预测?”这五个方面。而且,2堂课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