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日常急救小锦囊
TUhjnbcbe - 2020/10/25 19:23: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1、被食物噎住

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或者大笑很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道或堵在食管,导致被呛住或噎住。

处理方法:一般气道不会完全被阻塞,可以先尝试将其咳出或是从鼻腔呛出。轻微的噎住可以立刻站起来做几次“空咽运动”,带动食物咽下去或者喝点水辅助食物下咽。但如果情况很严重,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自己咳出呛住的食物或是已经陷入昏迷。这时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操作法。

即站在患者身后,双臂合拢环抱患者腰部,使患者弯腰向前倾;一手握拳,放在患者肚脐上,另一只手也握紧拳头,在患者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挤压,好像要提起患者身体一样;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被排出。

如果患者已呼之不应,应立刻扳开他的嘴,用食指贴着其口角一侧,伸入到口腔深部向外做钩扫动作,直至清除食物为止。

若以上尝试均不奏效,医院急诊。

2、鱼刺卡喉

吃鱼不小心鱼刺就会卡在喉咙。咳不出,咽不下,咽喉部异物感明显。

处理方法:我们一般采用吞咽大的干饭团的方法来对付鱼骨卡喉,该方法对小的鱼骨可能有效,但对稍大一些的鱼骨则无效,有时反而会因挤压而刺得更深。而且会对咽喉粘膜造成损伤。还有些人认为,一旦鱼骨卡喉,可少量多次吞服食用醋使鱼骨溶解。其实,食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时间很短,根本不可能溶解鱼骨。只能起软化作用。因此不建议采用此类方法。

这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张大嘴发“啊”的声音,让家属借助光线或手电筒,看清鱼骨所在部位,再用镊子小心将鱼刺夹出。

若未发现鱼骨,则鱼骨可能卡在更深的喉咽部,医院就诊。

3、流鼻血

某些鼻部疾病,例如鼻腔过于干燥,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流鼻血。

错误处理方法:很多人流鼻血后就仰起头止血,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这样容易导致鼻血倒流进入咽喉、胃部等器官,对这些器官造成不良刺激,严重的还会吸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危险。

正确处理方法: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压迫止血。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凝血块中的凝血物质可有助于血液凝固。在压迫鼻翼止血的同时,可以在前额部敷一块冷水毛巾。冷敷会使血管收缩,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如果这些方法仍不能止血,医院就诊。

4、宠物抓咬伤

许多家庭都养有宠物,可能会被宠物咬伤和抓伤,被感染的动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但是往往无法判断其受伤程度及什么程度的伤口需要打狂犬病疫苗或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错误认识:一般人觉得没有流血就不是什么大事。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些病*藏在宠物唾液中,一旦破坏皮肤真皮层,就有一定几率造成病*感染。

正确处理方法:如果伤口轻微,马上用医用酒精在受伤部位涂抹,若有明显刺痛感,则说明其皮肤真皮层被破坏。遇到皮肤真皮层被破坏的这种情况下,及时用肥皂水反复冲洗清理伤口10-20分钟,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0分钟,然后涂以碘伏消*。若有出血,不要包扎止血,尽量让血流出,然后同上述清洗步骤,并且及时就医。最好24医院打狂犬疫苗,伤口深的话还需打破伤风。

5、异物入眼

异物入眼一般是沙,尘,眼睫毛等不慎入眼。但也有些异物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碎石,碎玻璃或者酸等腐蚀性液体。

错误处理方法:一般我们第一反应是拼命揉眼睛,或者用力闭眼。这样是不对的。轻者眼球会有强烈刺痛感和异物感。重者可能会导致眼睛感染,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处理方法:眼睛如有固体异物,一定不要用手揉擦眼睛,避免异物将角膜擦伤。先闭眼休息片刻,等眼泪不断的分泌,这个时候再慢慢的睁开眼睛,大多数情况,泪水将会把眼中的异物冲洗出来。如果泪水不能将异物冲洗出来的话,可以将干净的棉签用纯净水弄湿棉头,然后尝试小心地用棉签头把异物挑出来,如果很难取出异物,医院请医生取出,千万不要自己在家用针挑或其他不洁物擦拭,以免造成眼球损伤。

发生酸碱液体(如氨水、石灰水、清洁剂等)和杀虫水、农药等进入跟睛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患处,绝对不能乱揉。如石灰水溅入眼睛,要先剔除石灰颗粒,再用水冲洗(如果是生石灰入眼,更应注意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冲洗后,如果有条件,可用中和剂冲洗(中和剂:0.5~2.5%依地酸钠)。酸性物烧伤,可用2~3%小苏打水冲洗;碱性物烧伤,用稀食醋或1%醋酸或2%硼酸水冲洗,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6、烫伤

烫伤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小孩子。

错误处理方法:有的家长给孩子烫伤处撒一些诸如面粉、香灰、药膏等。这样的做法是极为错误的,不仅会给医生的清创带来很多困难,甚至还会使异物存留在组织里,影响伤处愈合。

还有的家长喜欢用酱油、花生油、蜂蜜、牙膏等偏方来治烫伤。特别是有不少人认为牙膏能消炎,治烫伤可防止感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无论是涂牙膏还是涂酱油,不仅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加大清创难度,也容易造成感染。

正确处理方法:第一步:用水冲。家长们一定要切记,孩子烫伤后,要先用干净流动的冷水对创面进行冲洗降温,冲洗15到2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烫伤处的温度,还可以有效减轻烫伤处进一步损伤。如果不能及时用冷水冲,那么用冷水泡也是可以的。

第二步:脱衣物。冲洗降温后,要脱掉孩子烫伤处的衣物,如果不脱,会加重烫伤处的热伤害。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脱衣物不要加大创面,像我在上面提到的第二个病例中,家长在给孩子脱衣物时,孩子的皮肤多处被扯破,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当皮肤烫伤面积过大,且被衣物包裹时,最好使用剪刀小心将衣物剪开。

第三步:盖伤口。在做完以上两个步骤后,要用干净的布巾把孩子的烫伤处盖住。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感染,有一点各位家长一定要知道,烫伤处如果被感染,严重的是可以致命的!

第四步:送医院。孩子被烫伤紧急处理后,医院治疗,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7、扭伤

扭伤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是脚踝,就是踝关节扭伤,这是最容易扭伤的一个关节。

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扭伤可以用热水热敷,或者涂活络油等,这些都会加重疼痛和水肿。

正确处理方法:第一是休息,首先这个病人既然扭伤踝关节就要减少踝关节活动,甚至最好是进行休息,减少踝关节进一步的损伤。

第二是冰敷,比如冰的矿泉水或者冰块用毛巾包起来,放在扭伤踝关节处进行冷敷,冷敷可以减少局部肿胀,减少疼痛,对于整个踝关节的恢复是有好处的。可以冰敷到伤后48小时,每次冰敷时间为30分钟,2-3小时一次即可。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可能使血管收缩过久,导致局部缺血,不利于疾病恢复。

第三是压迫,其实就是适度的压迫,这种压迫就比如用弹力绷带,或者进行比较柔性的压迫,好处在于可以减少肿胀,减少局部出血。另外,弹力绷带本身对于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有一定好处。

第四是抬高患肢,主要指的是在休息的情况下尽量把脚抬高,当然这里的抬高指的是要高于心脏水平,不是坐在床头两头翘,人靠在床背上脚抬起来就可以,一定要注意这个脚踝要比心脏高,才能起到帮助静脉回流,减少患肢肿胀的作用。

如果扭伤很严重,不能排医院进一步诊治。

第五是热敷,可以适当使用热敷。在48小时后,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协助吸收汗水及减低灼伤的机会),直接敷治患处,每天二至三次,每次15至20分钟。

8、外伤瘀血或者出血

生活中难免磕伤、擦伤、割伤等,尤其是小孩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经常磕伤的部位是头皮、膝盖、眼眶等,轻微磕伤一般不会有皮肤破损,常伴有瘀血;经常擦伤的是膝盖、面部、肘部等,经常割伤的是手指、手腕等,擦伤和割伤一般都有皮肤的破损,常伴有出血,擦伤一般损伤的是表浅的静脉,出血慢,量少,色暗红;割伤一般损伤的是较深的动脉,出血快甚至是喷射状,量多,色鲜红,当短时间内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也就是大约mL)以上时.伤员出现休克,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也就是大约mL)时,就有生命危险。

先说没有皮肤破损的瘀血,出现瘀血第一时间需要冷敷,如冰的矿泉水或者冰块用手巾包起来,每次冰敷时间为30分钟,2-3小时一次,冰敷到伤后24小时。冷敷可以防止瘀血瘀肿的扩散。如果在24小时后还没有消退,可以适当使用热敷。一般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协助吸收汗水及减低灼伤的机会),直接敷治患处,每天二至三次,每次15至20分钟。热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眼眶磕伤瘀血,眼睛肿胀严重伴有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医院做ct排除眼球内和颅内有无损伤。

再说有皮肤破损的外伤出血,又分为表浅的静脉出血和较深的动脉出血,对于表浅的静脉性出血,先进行简单的清创,再消*,然后止血,最后日常消*。简单的清创就是如果伤口有很多异物,如泥沙等,就要用淡盐水冲洗伤口3次,再用棉球或纱布擦干,接着用碘伏或者酒精或者双氧水消*2遍,如果此时还继续出血,就覆盖纱布包扎,并压迫5-10分钟,最后就是每天再对伤口进行消*2遍,注意尽量保持伤口干燥。伤口结痂后2天就可以不再消*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伤口太大,医院就诊。

对于较深的动脉性出血,应急的止血措施非常重要。常用有效的两种方法是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⑴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根据动脉的分布情况,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力压向骨面,以阻断血流,暂时止血。注意:此类方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压迫时间不能过长。下面是各个部位出血及相应压迫点的图解:(阴影或纱布包裹部位表示出血位置)

一侧头顶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颞浅动脉搏动点

一侧颜面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点。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

前臂出血,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搏动点

手掌出血,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各有一搏动点

手指出血,由于指动脉走行于手指的两侧,故应捏住指根的两侧而止血

大腿部出血时,用双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没沟中点稍下方股动脉搏动处

足部出血时,用两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关节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⑵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橡皮条,布条,或者绳子做止血带都可以。将止血带绑于创口上方(近心端),尽量靠近创口,但义不宜与创口面接触

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必须先衬垫绷带、布块,或绑在衣服外面,以免损伤皮下神经。②绑扎松紧要适宜,太紧损伤神经,太松不能止血。③绑扎止血带的时间要认真记录,每隔半小时(冷天)或者1小时应放松一次,放松时间1~2分钟,放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绑扎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肢端坏死、肾功能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动脉出血用上述方法都难以止血时,要赶紧拨打医院就诊。如果动脉出血用上述方法奏效时,要先进行简单的清创,再消*,然后包扎。简单的清创就是如果伤口有很多异物,如泥沙等,就要用淡盐水冲洗伤口3次,再用棉球或纱布擦干,接着用碘伏或者酒精或者双氧水消*2遍,覆盖干净的纱布,加压包扎,医院就诊。如果伤口又深又小如脚踩铁钉,经简单的清创后再倒双氧水消*2遍,不要包扎,医院打破伤风抗*素和疫苗。

9、*蛇咬伤

农村里经常可以遇见*蛇,如眼镜蛇、银环蛇、竹叶青等,尤其是在夏天的晚上在户外步行时,可能不小心踩到*蛇,就可能会被伤。*蛇的*液主要分为三种种,神经*、血循*、混合*(即包含前两种)。①神经*症状:局部表现:被咬伤的局部症状轻,仅有麻痒感。全身表现:咬后1-4h出现全身中*症状,病情迅速发展,主要为横纹肌驰缓性瘫痪,首先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牙关紧闭等;继而向全身肢体发展,侵犯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惊厥、昏迷等,如果能度过1-2天危险期,则以后神经症状可消失。②血循*症状:局部表现:咬伤后出现局部肿痛、明显肿胀,而且向整个伤肢蔓延,伴有出血、水肿及局部组织坏死及局部淋巴结肿痛。全身表现:发热、心悸、烦躁不安,谵妄、心律失常,可出现鼻出血、便血、呕血、咯血、血尿、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等,重者出现颅内出血、少尿、无尿,由于出血和溶血反应,可导致贫血、*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③混合*症状:可以兼有前两种症状。由于*蛇咬伤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学会现场的简单的紧急处理尤为重要。

错误做法: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有人在野外被*蛇咬伤之后,其同伴马上用嘴在伤口上吸血,虽然这对患者有利,但是这对吸血者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的口腔上皮或多或少会有破损,一旦*液通过破损的上皮进入体内,也可以出现被*蛇咬伤的症状。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这个方法。

正确处理方法:紧急处理:⑴缚扎:被*蛇咬伤后,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伤口近心端上方超过一个关节处或5-10cm处缚扎,缚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静脉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缺血而坏死。在应用有效蛇药30分钟后,可去掉缚扎。建议应用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缚扎,上肢可缚扎于肘关节下部,下肢可缚扎于膝关节下部。⑵拨打急救电话。⑶扩创、冲洗:应根据蛇种、蛇体大小不同,选择应用扩创方法。建议常规皮肤消*后,沿牙痕“一”字纵行切开1.5cm,由近心端开始挤压排出*血2-5ml。切口不宜过深,到达皮下即可,不可伤及肌腱和筋膜,如有*牙遗留时应取出,不建议大范围深度切开或切除局部组织。同时应用生理盐水或0.02%呋喃西林溶液、双氧水反复多次冲洗伤口。尖吻蝮蛇、蝰蛇咬伤后不宜扩创。⑷局部用药:局部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伤口,保持湿润引流,以防伤口闭合。进一步处理:仅仅进行现场的简单处理是不够的,所以通过现场紧医院做更进一步的专业治疗(如注射抗*蛇血清)。

10、煤气中*(CO一氧化碳中*)

现在很多家庭在使用煤气,如燃气热水器,燃煤灶,煤气泄漏时就有中*的危险,尤其是使用燃气热水器长期未检查管道的气密性,就很容易出现煤气泄漏。在密闭或不通风的环境中有煤气泄漏的话,中*难以避免,所以每年都有不少洗澡时煤气中*身亡的新闻。煤气中*机制: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运输不了氧气,致使机体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缺氧,严重者可因为心、肺、脑缺氧衰竭而死亡。因此学会一氧化碳中*的急救也很有必要。

正确处理方法:要根据不同中*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①轻度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10%—30%,表现为:神经系统一般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力,眼花、耳鸣、无昏迷。急救处理:脱离环境,及时开窗通风,吸入

新鲜空气,或氧疗,症状慢慢就会消失。②中度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30%—50%,除上述症状外,尚可出现呼吸及脉搏增快,多汗、烦躁、走路不稳、颜面潮红、皮肤粘膜“樱桃红色”,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等浅昏迷的表现;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急救处理:脱离环境,神志不清的中*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环境,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同时马上打急救电话送往进行氧疗。如能及时识别,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③重度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50%,病人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常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休克和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惊厥、皮肤黏膜苍白或者青紫,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在24小时内死亡者,血呈樱桃红色。各脏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幸存者留有后遗症,如:迟发型脑病及神经精神并发症。除上述做法外,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患者呼吸、脉搏、血压情况,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同时马上打急救电话,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11、食物中*

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通过自身或产生的*素使人体患中*性疾病统称为食物中*。其特点是:①大多数食物中*的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集体暴发性食物中*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②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③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有在同地点,食用过同样食物的经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中*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止;④人与人之间不具有传染性。对中*病人的急救治疗原则:加速排出体内的*物,阻滞*物的吸收和降低其*性,给与特殊解*药物,根据不同的症状以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时催吐、洗胃、导泻。彻底地排除胃肠内的食物。采用催吐、洗胃方法。食物通过胃后进行导泻、灌肠。

正确处理方法:尽快协助排出*物:催吐,催吐可排出残留在胃内的*物,多在中*后不久,*物尚未吸收时。患者胃内有大量食物或固体*物时,催吐比洗胃更适宜。因为食物及固体*物可能被吐出,而不易洗出。注意:催吐时患者必须清醒,昏迷病人不宜催吐。剧烈呕吐病人可不必催吐。常用催吐方法有:用筷子等机械性刺激咽喉部;口服催吐剂:温盐水、硫酸铜、硫酸锌等;一般催吐越早、效果越好。医院进行洗胃、导泻、补液等进一步治疗。

12、溺水

生活中人们因为不会游泳者意外落水、在游泳过程中发生肢体抽搐或肢体被植物缠绕等原因可能发生溺水。淹溺的进程很快,若抢救不及时一般4-6分钟即可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研究指出,淹溺者溺水6-9分钟死亡率达到65%,超过25分钟,则达%死亡。但是,若在1-2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护,挽救成功率可以达到%。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正确处理方法:第一步:迅速将病人救出水面。若发现有人不慎溺水,先大声呼救,然后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安全后马上开始救人。注意必须要确保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救人,但是如果水深超过2米,建议不要盲目下水救人,除非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救生员,此时可以向被淹者抛救生圈或者用长杆、绳子等将其拖回岸边。第二步:畅通呼吸道。立即为淹溺者清理口鼻腔的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第三步:倒水处理。常用的倒水方法包括顶膝法和肩顶法。顶膝法:救护者取半蹲位,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淹溺者腹部横置于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用手按压其背部,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水倒出。肩顶法:救护者抱住淹溺者的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上,使淹溺者头胸下垂。两种方法如下所示:

注意事项:应尽量避免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心肺复苏等措施的实施;倒水时注意使淹溺者头胸部保持下垂位置,以利于积水流出。

第四步:评估患者心跳呼吸,同时叫人帮忙拨打。如还有心跳但是呼吸停止,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还有呼吸但是心跳停止,则进行胸外按压;若心跳呼吸停止,马上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护人员抵达现场。

13、触电

生活中触电也偶有听说,而且触电的伤害非常严重。触电急救越早预后越好,据统计资料,触电者在3分钟内就地实施有效急救,救活率90%以上。6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措施,救活率仅为10%。12分钟后抢救,救活率几乎为0。所以,时间就是生命。

正确处理方法: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地脱离电源。①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包括:就近拉闸断电;用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棍等挑开导线;站在绝缘体上如干燥的木板、塑料板拖拽触电者的干燥的衣物将其脱离电源。注意尽量不要接触触电者的皮肤。②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立即电话通知供电部门拉闸停电。第二步是:正确实施现场救护。快速评估触电者的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急救。如还有心跳但是呼吸停止,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还有呼吸但是心跳停止,则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则进行心肺复苏。第三步:医院进一步救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常急救小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