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宅在家里的人,稍微有一点点发热症状,就怀疑自己被感染了,尤其是曾有过短暂外出史的记录。
有人甚至为此一天量很多次体温,来检测自己有没有被感染。
虽然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对病情控制的最好的手段,但是我们也要科学的看待这件事。
并且肺炎感染患者也曾有过没有发热的现象,而测量体温时的数值还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这9个问题可以了解一下。
1. 不同测量方式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
肛门:36.6~37.8℃(正常),大于或等于38℃(发热)
腋温:36.0~37.0℃(正常),大于或等于37.5℃(发热)
口温:36.3~37.2℃(正常),上午大于37.2℃(发热),下午大于37.7℃(发热)
2.不同体温计有何区别?
水银温度计:测量较准,但容易断裂而发生水银泄露中毒,使用需小心。
电子测温计:安全、经济、温度波动小,可测量口腔、腋下、肛门直肠。
红外测温仪:常有耳温枪和额温枪,测量快速、便捷,但有误差。
红外热成像仪:适合车站、机场等大型场所。
3. 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
环境:气温高则体温高,气温低则体温低。
时间:早上体温低,下午体温高。
状态:运动和进餐后,体温高。
年龄:婴幼儿体温高,老年人体温低。
生理:女性排卵期、妊娠期体温高。
4. 测体温时要注意什么?
测量前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冷热水、沐浴或者是进行冷热敷。
测量时如选用水银温度计,应检查有无破损,保持腋下干燥。
口腔测量30分钟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烟或者喝水,防止结果不准确。
如果测量值高出正常范围一点,可能是存在测量误差,可测多次取平均值。
5. 公用测温工具会不会造成感染?
公共场合大多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测温仪,一般不会导致交叉感染。
但对于需要通过接触皮肤或黏膜,才能完成测量的工具,需要在使用后进行酒精消毒,否则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6. 发热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感染?
不一定。如果没有接触过可疑传染源,短期(不超过3天)轻度发热可以在家随访观察。
如果近期接触过可疑传染源,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
7. 发烧悟出一身汗能退烧?
这样的方式不可取。盖着被子捂,反而会让身体更没有办法散热。
推荐的方法是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低浓度的酒精擦拭身体等。
8. 居家隔离时,每天测几次体温?
自身身体的医学观察一般要求每天监测体温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室内要通风两次,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
9. 新冠肺炎患者体温正常就可以出院?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疾病原核检测阴性,可以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它疾病。
小伙伴们有学到吗?
如果一有发热的现象,医院检查,这样反而会提高被感染的风险,我们可以先在家里做好观察,若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医院检查。
并且,疫情期不止大人,孩子也是我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