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东阳某电影院内,很多正在观看电影的观众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随后,当地卫生部门将在场的全部63医院做身体检查。经初步判断,电影院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是造成这些观众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目前,就医检查人员均无生命危险,涉事场所也已暂停营业。
由于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年春节期间,在家憋了很久的人们纷纷到电影院里观看电影,使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票房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各影院人满为患,甚至一些偏僻的、硬件设施稍差的影院也能达到座无虚席的状态。
然而,正是这种扎堆看电影的行为,导致了类似浙江东阳电影院集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长时间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空气流动差,换气设备不足,造成影厅内氧气含量减少,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人体随之出现缺氧反应。
如果人体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造成人体各器官缺氧,人就容易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
造成一氧化碳超标的因素有很多。人群过于密集、空气不流通、空间密闭通风不好、煤炭、木材燃烧不充分等,都容易造成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标。过去许多家庭烧煤、烧炭取暖,在火未完全熄灭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过高,人呼吸后,就会出现“煤气中毒”的症状,即一氧化碳中毒。
像电影院、健身房、KTV、网吧等公共场所属于密闭场所,且人群密集,会导致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一氧化碳含量增加,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而且,为了保持室内温度,这些场所一般不会安装很多换气设备或保留很多通风口,这就增加了消费者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性。
年江苏扬州的一家餐馆内,7名顾客在就餐半小时后,连续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送医后查明,这7名顾客血液中碳血红蛋白超标,疑为一氧化碳中毒。后经卫生部门检查,该餐馆的包厢没有通风设施,导致房间内一氧化碳含量超标。在卫生部门的监督下,该餐馆在厨房、大厅和包厢内分别加装了通风设施,此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其实,我国早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对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设施做出了规定,卫生监管部门也制定了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人数容量设置、安装足够的空气流动装置,防止发生聚集性感染和突发公共事件,这其中就包括防止发生一氧化碳集体中毒事件。
然而,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加上防范意识淡薄,很多商家并未按照要求装上足够的通风设施,甚至有些商家干脆就没有进行安装。比如大多数的电影院,除了春节档期之外,大多数时间的上座率并不高,影院方就只象征性地安装了少量通风设施;他们也很少考虑会发生空气流通不好,导致观众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思想上产生了麻痹。
此外,卫生监管部门在公共场所设计、施工过程中,也和商家一样,认为发生此类事件的几率较小,因而放松了执法监督的尺度。
公共卫生安全无小事,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建筑设计、监督、卫生、消防等部门都应该加强检查、监督,能在建设时发现的,就必须坚持原则要求商家按规定安装足够数量的通风装置;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通风装置不足的,应及时纠正,不能拖延或者选择无视。
对于电影院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