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圣是如何炼成的城里城外的那人那事
TUhjnbcbe - 2025/1/25 18:14:00
白癜风康复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013/13423077735.shtml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生于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父亲李言闻,在当地很有名。但在当时,医生是社会地位很低,常被和“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明代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取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因此,李时珍从小每天背诵《四书五经》。

有一年,蕲州闹水患,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李时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越来越讨厌科举,便向父亲表示,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一起去给病人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医学典籍。多年的临床实践,使得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搞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而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草木部分,虫鱼互混”。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后来碰上朝廷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医院的缺额。这样,41岁的医院。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想做神仙。过了一年左右,李时珍再也不愿待下来,干脆借故辞职了。

李时珍家乡的山野中,有三样特产,蕲竹、蕲艾、蕲蛇。其中蕲艾也是入药之物。李言闻曾写了一篇《艾叶传》,对蕲艾的生长特点及药理、药性作了详尽的记述。李时珍对蕲蛇很感兴趣,也想仿效父亲写一篇《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药贩那里购买名为蕲蛇的白花蛇观察和入药。后来,李时珍渐渐发现,这种买来的白花蛇和传说中的蕲蛇的药效不甚一致。有那么真正的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特地去请教一位捕蛇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爬行速度很快,像飞一样,牙尖有剧毒。被蕲蛇咬伤的人,如果不立即截肢,顷刻就会丧命。因为治疗风痹、惊搐、癣癞诸病有特效,蕲蛇非常贵重。州官逼着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刨根问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到龙峰山上。

在龙峰山,他听得有人唱:“白花蛇,谁叫你能逼风邪,上司索你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叶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就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怪,白花蛇遇到沙土时,真像面粉遇到水一样,缩成一团,捕蛇人迅速上前用木叉叉住白花蛇的颈部,另一只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就再也施展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上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而蛇死后是睁着眼睛的。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将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破开,去掉内脏,盘起来装进了竹篓筐。李时珍详细记录下这个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发现使他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他还专门写下了《白花蛇传》。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为了寻找曼陀罗花,李时珍来到北方,找到了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还亲自服用了这种花考察其药效。

李时珍不仅仔细考察动植物,对矿物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掌握发现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发现了据传为长生不老之药的水银“温燥有毒”。

为了修改本草书,李时珍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多本书籍,三次修改,花费将近三十年的心血,公元年,终于在他61岁的时候,编成了《本草纲目》,成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圣是如何炼成的城里城外的那人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