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糊涂,一个大意,真的危险至极!
吃错东西事小,吃错药就麻烦了。
据都市时报报道,8月2日,张先生4岁半的儿子出皮疹,便医院就诊。医院拿的药后就出现了狂躁、浑身通红的症状,还伴随着意识不清。下午4点,张医院,经接诊医生核实,孩子是因服用药物剂量过大,诊断是异丙嗪过量中毒。
怎么就过量中毒了呢?
据了解,医院就诊时开的药是散装药,上面有药剂师手写用法用量,孩子吃了不久,出现了中毒的迹象。原来是药师把服一片的量错写为七片。
对张先生的控告,药剂师不承认写错,认为只是字迹不清,并坚称当时已口头告知剂量。对此,院务办负责人更是表示:“口头交代没听清楚也行,但在喂药的时候是不是常识性的想一想,哪有吃7片药?”(该办公室主任对于医学知识一窍不通,竟然用“常识”来回应。)
要知道,一位心脏梗塞患者入院顿服阿司匹林mg,若是为国产25mg装,一次就服用12粒。那是内心的常识,请问某办公室主任是否清楚?药单上清楚地写着7片。最终由于“遵医嘱”导致幼儿药物中毒,医院却把责任推到了一边。诡辩+推卸,医院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很没有责任感。
一个糊涂,一个大意,真的危险至极!
医院给孩子洗了胃,张先生叫,将医院,再洗一次胃!
医院里住两天院。确诊为异丙嗪过量中毒。
张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药剂师的失误造成的。造成儿童药物中毒住院,医院要负责。因此,向卫生管理部门投诉。
张先生表示:“赔医药费是最起码的,还有一个是要赔我5万元的损失费,另外如果未来这个药物,会给我的孩子带来未来的影响我会保留问责的权力。"
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成熟与否的标志都是是否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就推脱,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态度也只会激起对方的愤怒,本来有望通过恰当的方式和解,而这种扯皮只会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药是散装药,但是如果能够留一个心眼,带着一份质疑之心的话,最起码可以先上网查一下说明书或者不放心再找医生确认一下。
同样,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1月7日安阳市安阳县北郭乡7岁的小花(化名)被同学推倒受伤的家人带到安阳县北郭乡卫生院。
医生开了药让她回家吃了回家后。小花按时吃药,但吃了药后不久就头痛、肚子痛、全身不舒服的张阿姨拿着药仔细看孙女吃的是阿司匹林照片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而阿莫西林则是一种消炎药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两者的区别难道是医生犯下的低级错误开错了药?
张大娘急忙找到医生开的那张处方这一看不当紧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当初医生开的那张纸质处方有正反两面,一面是小花的处方,而背面则是另一位患者的处方图片处方单上,显示另一位王姓患者今年42岁于1月6日。
就诊医生开的药方为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就诊时间和患者年龄都跟小花不符,医院怎么就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1月7日家人带着小花到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做了检查,诊断证明建议如果孩子出现呕吐、便血、血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每次出现这种新闻,都会割裂医患之间的信任,恐怕今后会有更多患者担心医生药物剂量写错而反复询问确认,无疑增加全体医务人员的沟通成本!
建议院方积极认错,全力帮助救治,努力让孩子少遭罪。
关于孩子的一切事物,希望谨慎!
来源:医学之声综合自半岛晨报、新闻热点社、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