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胡先生是新余杭人,平时快节奏的生活,加班熬夜、抽烟解烦、饿了点外卖,渴了喝雪碧可乐,俨然是一位当今社会的一名“时尚”青年。但是就在上周,一直以来身体不错的胡先生却在工作时突然出现了头晕不适,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脸色难看的胡先生被同事们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
一路上神志恍惚的胡先生在到达急诊室后,全身大汗淋漓,面色极其苍白,医生呼之不应,已处于浅昏迷的状态。立即急诊生化检查,一查吓一跳,检查结果:葡萄糖34.09mmol/l(正常值3.89-6.11mmol/l),足足高出了近6倍。同时,其余有关化验指标也提示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显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成立。急诊医生迅速给予患者补液、降糖等对症治疗。为了进一步有效治疗遂收治到了区二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处理,复查后发现胡先生的血糖逐渐下降,酸中毒纠正,酮体转阴,肌酐也明显下降了。
在医生追问病史中了解到,胡先生在近三个月来,早已出现口干喝水多、吃得多,小便也特别多等等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但是这些异常的情况从未被胡先生重视,依旧是“时尚”的饮食和生活规律,最终出现了此次差点致命的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从区二院内分泌专家张医师那里得知,糖尿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慢性病了,现在日趋年轻化。就像胡先生这样的青壮年群体只认为身体不错,忽视了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了解严重不足。平素血糖没有得到及时控制,造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升糖激素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等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给生理、精神等都造成了严重伤害,早早地成了一名“糖人”。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nol/L≤空腹血糖(FBG)7.0mmo1/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1/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基本要素
1.健康饮食;
2.适量运动;
3.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4.血糖自我监测;
5.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