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降糖效果翻倍,饮食技巧再加上它
TUhjnbcbe - 2024/12/31 18:44:00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50.html

糖尿病控制,饮食的方法是首要的,可惜有些人没用好,对于糖尿病饮食,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不能吃肉,不能吃水果等,甚至有些人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饿肚子,心中十分畏惧;其实糖尿病饮食有几个简单的方法,才能让饮食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如果再餐后配上合理的运动,降糖效果就翻倍了!今天糖尿病同伴就给大家讲一下:

一、糖尿病饮食控糖先不要进入误区,这三个误区最常见:

1、素食主义,荤腥不沾

有些糖友认为只能吃素,不能吃荤。这种做法不偿失。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优质蛋白含量较高,其氨基酸比例适合人体需要。而植物蛋白质(豆类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质,氨基酸构成不符合人体所需,利用率较低。动物性食品还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钙、锌等,因此应适当进食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对身体有危害。

正确做法是控制总热量同时,做到谷类、肉、奶、蔬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营养。

2、动物油紧,植物油松

许多人知道动物油不宜多食,但认为植物油多吃无妨。其实,两种油都是脂类,提供的能量是同等质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还多,所以无论动物脂肪还是植物油摄入过量都会导致总能量的过高,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另外,长期过多摄入脂肪,也会使体重增加,导致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要从饮食的点滴作起,限制脂肪的摄入,植物油也应计算在内。一般情况下,糖友每日的植物油摄入量应该在25g以下。

3、早餐吃少,中餐吃饱

很多糖友尤其是年轻糖友,早餐仅吃牛奶、鸡蛋或不吃早餐。这样控糖往往会失败。因为不吃早餐另两餐热量必然增加。血糖控制目的在于血糖达标且平稳,忽高忽低的血糖对人体危害极大。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血糖调节能力较差,这种不吃早餐的做法会加剧血糖波动违背了血糖控制原则。所以糖尿病患者的三餐热量必须均衡。另外,在三餐之外加餐,如上午9点、下午3点和睡前,将食物更均衡的分配在全天,有利于血糖平稳达标。

二、糖尿病友饮食控血糖坚持5大的总原则,血糖易稳!

(1)合理控制总能量

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因此,合理摄入能量使人达到或维持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这在糖尿病治疗中极为重要。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为人体必需能源,对糖限制过严时,糖耐量低下,体内供能需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使酮体生成增多,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所以,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一般成人患者每日约~克。碳水化合物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也可选用米、面等谷类,含单糖与双糖的食物,如蜂蜜、蜜饯、蔗糖等,精制糖应忌用。如欲选用甜味食品,可以选用甜味剂代替糖。不同种类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入体内所引起的血糖值不同,这可以用血糖指数(glycemicindex,G1)来反映。在常用主食中,面食的血糖指数和吸收率比米饭低,而粗粮和豆类又低于米面,故糖尿病人应多选用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3)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每日脂肪供给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不高于30%,要选用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限制动物来源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宜超过10%。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在毫克以下,以防并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建议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确有益处。

(4)选用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供给量占总能量的15%~20%,或成人1.2~1.5克/(千克体重·日),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多选用大豆制品、鱼、禽、瘦肉等食物。伴有肝、肾疾患时,蛋白质摄入量应降低。

(5)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由于膳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容易导致上述营养素的缺乏。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族维生素,它可改善神经症状,其次是维生素C,可改善微血管循环。

补充钾、钠、镁等无机盐是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或纠正电解质紊乱。在无机盐中,铬、锌、钙尤为重要,因为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而锌是胰岛素的组成部分,补钙则是为了防止骨质疏松。

三、糖尿病饮食控血+上运动,降糖效果翻倍!

运动可以把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掉,合理的运动能帮助血糖降一些,而运动还可以增加胰岛功能的敏感性,更可以让血糖再降一点,所以不运动的糖尿病友都吃亏了!请在第一口饭算时间起的40分钟开始运动,当然吃饭速度要适中!

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如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至少3~5次。病情较轻而稳定的年轻患者,开始时运动方式可采用柔软体操、慢跑等使身体适应体力活动,以后再进行中等强度的动力性、周期性运动,并配合肌肉力量运动,运动中宜有休息,以改善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避免大肌肉群参与的快速运动,如快跑、快速游泳、滑冰、击剑、体操、网球、滑雪等;此外,摩托车、汽车运动,航海或举重等也不宜参加。肥胖者的运动量可适度增加。注意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并特别注意加强上、下肢和脊柱运动的能力,以适应中等强度运动的需要。患者在运动前应经过详细的医学检查,老年患者宜从事快走、行走、慢跑、慢游泳、太极拳等运动。

研究报道:中小强度的运动,例如40岁患者运动中的心率次/分;50岁以上者运动时的心率达到90次/分,即可产生胰岛素敏感度改善的效果。运动频率以每周至少3次为目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降糖效果翻倍,饮食技巧再加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