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血糖等于糖尿病吗
TUhjnbcbe - 2024/12/29 17:59: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摄入的面食、米饭、水果等含碳水物质的食物会在我们体内代谢产生葡萄糖。这些葡萄糖兵分两路,一部分被我们的肝脏和肌肉细胞收集起来,备而不用,被称为“糖原”。另一部分则会进入血液,流经全身为人体供能。

这部分进入血液的葡萄糖我们就将它称为“血糖”。

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关键依据。空腹血糖水平小于6.1mmol/L或者饭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都属于正常值;而当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1.1mmol/L或者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大于7.8mmol/L时,则满足了糖尿病诊断的指标。

此外,糖尿病还伴随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高血糖则是血糖水平位于二者数值之间,即空腹血糖为6.1~7.0mmol/L或饭后两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和高血糖。

一、带你认识糖尿病

全世界患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4.63亿,并且粗略估计到年,这一数字将翻1.5倍,达到7亿。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

那什么是糖尿病呢?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提到一种重要的激素——胰岛素,顾名思义,它是胰腺分泌的激素,一旦发现我们体内糖分过多,它就会调动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吸收糖分,从而维持体内血糖的“秩序”。

一旦胰岛素失控,糖尿病也就接踵而来,并且它的发病机制并不单一,为了更科学地防控治疗糖尿病,下面我们来给它分分类。

(1)1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别称,发病率占糖尿病的5-10%,此类型的糖尿病常常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它是由于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破坏能够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这彻底断了胰岛素的来源,所以说1型糖尿病的病人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的。

此类型糖尿病起病急切,发展速度较快,对患者危害大。

酮症酸中毒通常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第一表现,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昏迷。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机体利用不了葡萄糖来给身体功能,只能另寻他路,通过消耗脂肪供能,这个过程会使酮体堆积,引发中毒。

1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腹腔疾病、白癜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肌无力和恶性贫血。

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此外,肥胖也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一个风险因素。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比较独特的一点是胰岛素含量的高低并不决定它是否发病,也就是说它不依赖于胰岛素,糖尿病中它的发病率占到了90-95%。2型糖尿病基本上都是我们成年以后才患上的。和1型糖尿病相比,它并不是因为胰岛β细胞被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而是我们的机体对胰岛素“视而不见”,始终将它“拒之门外”,这样我们体内的葡萄糖就无法得到利用,依旧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

此时,胰岛β细胞以为是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依然不够,于是它继续分泌,试图想要降低血糖,但一切都是枉然。最终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得胰岛β细胞崩溃,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也随之发生了。

这就是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是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与2型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毫不夸张,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的死因都可归结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冠心病,中风等等,一旦发作,便如同落入深渊。

2型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在饮食上,高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含糖饮料的摄入能够增加患病几率。另外,遗传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其实也属于2型糖尿病的一种,但是由于发病人群是孕妇这一特殊群体,所以拉出来重点谈一谈。它是由于怀孕而引起糖代谢异常,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它的发生也是暂时性的,生产结束后,血糖水平也会恢复到正常值。不过,这增加了之后患糖尿病的概率,因此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注意防范。

二、血糖高的原因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血糖高与糖尿病混淆,看到体检报告单上血糖提示升高,就会不寒而栗,不禁反问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在这里,想告诉大家血糖升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很多因素都能够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

比如低血糖时会刺激血糖升高,这样有助于维持生命存在,吃完饭后,血糖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升高,不过一般两小时后就会恢复正常,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

1.精神压力过大

当今社会竞争逐渐增强,工作压力日益变大,随之而来的还有家庭、社会的压力,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些焦躁、抑郁、烦闷、易怒等负面情绪会慢慢“吞噬”掉我们。这时,我们的机体就会释放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它们会引起小动脉收缩,伴随胰高血糖释放量的增加,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2.过度肥胖

肥胖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肥胖会增大患者的脂肪细胞,变大的脂肪细胞削弱了胰岛素的作用。因此,机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保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这时,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素β细胞就会努力“增肥”,保证分泌胰岛素的工作能够超额完成。

所以过度肥胖的人群会大大增加胰岛β细胞肩上的担子,细胞受损而“罢工”,胰岛素分泌自然减少,高血糖就出现了。

3.其他原因

一些疾病也能够引起高血糖。例如患者得了肝炎、肝硬化,一些甲亢病人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还有,在发生烫伤烧伤等意外伤害后,机体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另外,服用了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药品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三、如何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虽然糖尿病还没有彻底的治愈方法,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那我们一定会攻无不克。

1.运动治疗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运动不但可以促进脂肪分解来预防肥胖,还能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亲和力,缓解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也能得到改善。饭后三分钟,我们可以站起来走一走,促进食物更好地消化,另外每周的运动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跑步,快走,打球,总有一款适合你。

2.营养治疗

“吃什么?如何吃?”,我想是患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了。在饮食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总热量的控制。体重较重,工作强度小的患者,需要降低总能量的。

除此之外,粗细搭配,摄入优质蛋白质,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在食谱中,还可以适当加入膳食纤维,它号称是葡萄糖吸收的急刹车。

当然,维生素的摄入也必不可少,多种维生素搭配使用,可以相互促进吸收,事半功倍。最后不要忘记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时吃哦,如果觉得自己容易饿,可以在三餐中加两顿副餐,做到“加餐不加量”,糖友一天吃五顿也是没有问题的!

3.药物治疗

相信很多糖友都知道治疗糖尿病通常使用的就是降糖药和胰岛素。

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口服降糖药。其中最早用于2型糖尿病人的口服降糖药当属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中的二甲双胍目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扛把子”,不但能控制病情,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相较于其他的药物,α葡萄糖苷酶的副作用非常小,十分安全,而且不会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也是很多糖尿病人用来维持血糖水平的方法。像患1型糖尿病的病人以及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效果都是很好的。

4.自我监测

其实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并不难,靠我们自己也可以实现糖尿病的自我诊断和检测。测血糖我们可以选择微量血糖仪,很容易就能买到,价格也不贵。测尿糖可以购买尿糖试纸,用饭后两小时的尿液测量,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对照说明书就能知道尿液中是否有糖分。此外,血压、血脂、血液的粘稠度也要定期监测,一有反常,医院就医。

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一定会伴有高血糖症状,并且使病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对人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普通的高血糖虽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还未达到疾病标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糖尿病最终将会“粉墨登场”。所以血糖的控制很重要,大家一起自律起来,将糖尿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共同守护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Diabetes: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DiabetesCare,,43

2.《血糖的检测与血糖升高的原因》临床研究.24期

3.《PublicHealthApproachestoType2DiabetesPrevention:theUSNational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andBeyond》CurrentDiabetesReports,,19(9)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血糖等于糖尿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