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第56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最新疫情,重点介绍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前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广东首批返校学生万多人//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为做好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同意,4月16日成立了由13个省直单位组成的学生返校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学生返校涉及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目前,工作专班已召开了6次协调会和1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王创说,省教育厅按照统一部署,以最大的努力、最严的措施、最快的速度,持续推进落实防控措施,全力确保返校学习后师生安全和健康。
据统计,全省所普通中学(含普通初中、高中)教职员工近50万人,第一批返校的高三、初三学生共万多人。广东要求重点地区返粤师生,居家健康管理14天后,进行核酸检测,没有异常的方可返校。截至4月16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返粤的高三初三师生,已有人进行核酸检测,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返校前将完成所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返粤的高三初三师生的核酸检测。
在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人员的排查、分类健康监测与管理,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教育系统师生动态、健康状况和疫情情况的基础上,省教育厅还制定了系列学校防控工作指引,学生返校专班印发了学生返校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完善学校开学方案、防控方案、传染病防控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等。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和第一批安排学生返校的学校,都已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落实责任人,制定了新冠肺炎应急预案以及传染病防控制度,并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王创介绍,各地政府已经按照每人每天配备2个口罩的要求,采购和筹备师生14天用的口罩,同时配备测温设备、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物资,保证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各地各校已经基本上配备足够疫情防护物资,供高三初三学生返校后使用14天。截至目前,所有中学都已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临时隔离留观室。
此外,全省各地各学校统一开展了学生返校后校园防控工作模拟演练,内容包括师生校园学习、生活、活动安排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我们特别强化对教职员工的全员培训,针对校长、班主任、校医、保洁人员等不同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王创说,截至目前,岗位课程累计播放已经超过万次。
王创介绍,接下来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责任到位,切实落实市、县属地管理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加强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防控物资、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应急和交通运输等资源向学校倾斜,确保学生返校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是抓方案到位。进一步完善落实“四精准”“六分”“一独立”等校园疫情防控方案,织密织牢防控工作网络。
三是抓服务到位。严格把握师生返校条件,坚决不允许带病返校返岗,对于受疫情影响不能返校的学生,继续提供线上教育服务,确保线上教育质量和效果。
四是抓人员到位。加快完善和规范中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配备,各地抽调卫生专业人员进驻学校,指导学校开展日常防控工作,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医护人员。
五是抓整治到位。深入排查学生返校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和补齐短板,确保安全。
六是抓管理到位。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积极开展好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水平,完善教学、就餐、住宿等聚集性活动的行为规范、过程规范。
“目前全国已经复课的省份有26个,截至今天上午,还没有出现师生在校内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总体上看,校园环境安全、教学秩序平稳。”王创表示,“只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只要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齐心协力、同向同行,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希望广大老师、学生和家长安心放心!”
//学校饭堂年底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受疫情影响,学生长时间不返校,学校食堂库存的食品原料是否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如何监管?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绍龙表示,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下发了工作通知,也召开了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会议,布置两项工作:一是师生返校之前,配合教育部门对学校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学校才允许师生返校;二是师生返校之后,对学校食堂、给学校供餐的配餐单位以及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检查。具体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宣传引导。4月21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春季学生返校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的消费提示,就师生饮食安全、卫生习惯以及烹饪、营养搭配等方面进行提醒,特别是针对学校、家长、学生返校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了温馨提示。
第二,抓好社会共治。目前全省学校正在推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这个已经纳入今年省政府的民生实事,预计今年年底会全部覆盖。
第三,落实学校以及企业的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以及给学校供餐的集体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督促在返校前组织食堂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和校园食品经营者进行专题的培训,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员进行考核、抽查,要求对食品安全的从业人员进行每天的晨检,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健康。
第四,抓好食品原材料。今年春季返校时间比以前延长了两个多月,重点检查储存在学校里的食品原材料有没有过期、霉变、变质,食品冷藏的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加强对食品高风险的管控。“我们一再明确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这次返校的高三、初三学校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也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蘑菇、花椰土豆,禁止自制、外购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不用五指毛桃等中草药煮汤,以免误食有毒有害的植物引起食物中毒。”黄绍龙说。
第五,抓好关键的环节。在烹饪的环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堂严格按照餐饮操作流程规范加工,食品要煮熟煮透,要加强对食堂场所餐用具的清洁消毒,以及要加强对消杀产品的管理,避免污染食品。
//师生在校实行错峰分散用餐//
学生返校后,在校用餐如何保障安全?王创介绍,为避免人群聚集,师生在校用餐实行错峰就餐、分散用餐,科学安排、合理划分就餐场所、区域,食堂一般设有排队间隔指引标志,避免聚集用餐。鼓励学校食堂提供营养套餐,减少选餐时间、减少排队时间。建议由学生自带餐具,打餐后回宿舍、教室或在食堂单人单桌单向用餐,尽量减少聚集。
“具体到某个学校,就要根据这个学校就餐学生数量、食堂规模以及是否住宿等方面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了。”王创举例,比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计划采取套餐形式供餐,每餐提供A、B两种套餐并提前一星期公布下一个星期菜谱。食堂门口有出口、入口指示和路线指引标志,确保人流不交叉,地面有定点排队位置,确保间隔距离,就餐桌面有序号标记,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错时用餐,学生按照贴好标志的排队指引有序排队打饭,并按箭头指示路线离开窗口,在餐桌固定位置单向就坐,用餐结束后按路线指引离开食堂,离开食堂的时候如需排队,与他人要保持1米安全距离。
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方面,今年年初印发了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地各校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参照制订了本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在返校前至少开展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教育系统防疫物资有保障//
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一组副组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庄乐从介绍,在确立全省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返校时间之前,通过摸查,已基本掌握全省各地区各学校防疫物资准备的情况和需求,并预测研究对策,采取准备措施。
一是专门召集省市相关部门开会,就教育系统防疫物资保障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地市政府负起属地责任,尽快收储相应物资,本地区确有难处的,及时报请省里统筹支持。
二是帮助省内口罩、洗手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等生产企业稳定生产。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接受并优先完成学校的订单。
三是会同药监部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未经注册或备案,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产品技术要求医疗器械的行为,把好防疫物资的质量关。
四是会同省市场监管局,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五是物资保障一组已向省教育厅调拨一批口罩、红外测温仪、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物资。“从省教育厅和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全省教育系统准备的口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保障标准,其他防疫物资也基本配备到位。”庄乐从说,“从我省现有的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产能、产量来看,我们做好全省学校和初高三学生的防疫物资保障工作是有信心、有能力的。”
//省公安厅推出校园安全防范12项举措//
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政委张绍新介绍,为维护好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平安返校,4月16日,省公安厅推出校园安全防范12项措施,从五个方面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力做好学生返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第一,建立学生返校安全防范组织实施“三个一”,即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制定一个工作方案、搭建一个协作平台。第二,严格执行维护返校秩序“三见”勤务,即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第三,大力开展校园周边治安整治。第四,严密学校内部人防、物防、技防的检查。第五,深入推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专项行动。
张绍新表示,目前,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正在按照省公安厅部署的要求,抓紧抓细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在学校学生返校前,公安机关会同教育、应急管理部门,对每一所学校的内部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学校完善安防设施。二是,在校园周边滚动摸排涉校高危人员,全面清查重点场所,及时查处违法经营场所和行为,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在学校出入口等重点部门落实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的勤务,完善常态化复学岗工作机制,并将学校纳入治安巡逻签到点。三是对学校门前交通标志标线进行规范管理,优化学校周边道路临时交通管控措施,加大学校周边各类交通违法查究力度,科学疏导接送学生车辆,确保重点时段、路段交通安全畅顺。
“接下来,省公安厅将召开全省公安机关视频会议,对学生返校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并派出工作组赴部分重点地市督导检查,落实安全防范和社会面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等情况,确保全省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良好,确保全省学生平稳有序返校。”张绍新说。
//如发现疫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学校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有什么相应的反应措施?对此,王创介绍,首先目前已制定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确保做到方案充分准备、分类响应明确。比如,制定了学校晨检工作流程、在校门设置测温设备,守住入校门的第一道关口;制定了校内校医室(校医院)体温筛查、转运和处置的工作指引,大家就能够很清楚如何在校内发现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从容处置;各级政府和学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完善了普通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和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类别的情况,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和流程。
其次,建立了完备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政府层面,省、市、县三级,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办学生返校工作专班。一旦发生学校疫情,按照即时响应,分级负责原则,根据疫情的起因、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各级专班有关单位立刻启动反应机制,科学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在学校层面,校内已经建立了学校、院(系/部、年级)、班级、学生及家长四级防控网络,做到信息及时收集和报送。校外也已经建立了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疾控-医院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做到响应联动及时到位。
再次,已开展全面的模拟演练,确保做到应急处置科学、有序、高效。前期,已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至少两次模拟演练,内容包括师生校园活动安排和应急处置两个方面。通过演练,大家梳理和规范了校内外疫情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优化了校园活动的安排流程,各相关人员掌握了应急处置的工作步骤和内容。
“学校一旦发现明确的新冠肺炎相关的疫情,将立即启动新冠肺炎的应急响应机制,各应急处置小组,包括医疗保障、消毒、安全后勤保障、信息联络、宣传和心理疏导等迅速行动,立即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医院派车进行转运,学校积极配合做好病例转运、场室消毒、流行病学筛查和隔离,后勤保障等疫情处置工作。”王创说,当病例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14天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卫生健康部门评估后,终止响应。
//疾控专家给家长、学生的一些建议//
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立丰对学生如何配合学校做好防护工作,给出了建议:
一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手卫生,如勤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保证食物多样、营养均衡、饮水足够、运动适量、睡眠充足、心态良好。每日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二是能步行上下学的尽量步行,如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应全程配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三是入校前按要求测量体温,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四是保持1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在校园内不串班,不扎堆,不追逐打闹;就餐时不交谈,不与他人分享食物,避免张开嘴咀嚼食物。
五是放学后不聚会、不聚餐,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林立丰还建议,家长也应积极做好三方面的防护工作:一是主动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向孩子普及新冠肺炎的防控技能,以身作则;二是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