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夏季来临不少市民外出踏青。都忍不住采摘尝鲜,但需要格外注意不要误采误食有毒野果,以免引起中毒。比如马桑果,与桑葚特别相似容易引起误食。马桑果味甜略涩,有剧毒,误食会中毒甚至引发死亡。
眼下正是各类新鲜水果轮番上市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的变质水果不能吃,其实有很多容易忽视的水果会引发食物中毒。
今天味来智库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你可要仔细看哦。
果核中的有毒氰化物
有人吃水果时习惯连果核一起吃,其实是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果核里含有氰苷,氰苷本身并没有毒性,但当其水解时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
有新闻报道,某市民把苹果整个榨汁,结果鲜果汁反成了“毒果汁”,原因就是苹果核中的氰化物。
除了苦杏仁与苦桃仁含有氰苷,常见的水果比如樱桃、苹果、桃子、李子、枇杷、沙果、梨、杏等的果核里也有,一旦不小心被误食,就有产生氰化物中毒的危险。
食用果核中毒产生的氰化物为氢氰酸,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中毒后表现为轻头晕、恶心、口苦、流口水、指甲出现紫绀等症状,重者会导致昏迷并发生痉挛,呼吸麻痹等。
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
在年版的《食物与营养毒物学》中,氰化物的致死剂量为0.5~3.5mg/kg体重,剂量范围较宽。
一般果仁中氰苷的平均含量为0.4~0.9%,含量很小,但在苦杏仁中含量较高,儿童多误食容易造成中毒,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
如何预防此类中毒呢?惹不起,躲得起嘛。
第一是不吃樱桃、桃、苹果等水果的籽或核,榨汁需注意剔除果仁。如果非要吃,加热可去除有毒的氰化物,经过沸水烹煮,可降低90%以上的氰化物含量。其次,将果仁进行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也可以去除。
空腹吃鞣质类水果易得胃石症
各地有胃柿石的中毒案列,原因多是一次性空腹食用大量柿子,产生恶心呕吐,胃部疼痛的症状。柿子中含有鞣质(tannins)及果胶等物质,鞣质是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在人体空腹时,胃部处于高酸环境,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等黏合在一起形成胃柿石。除了柿子鞣质含量较高以外,山楂、冬枣鞣质含量也不少,它们都不适合空腹或者大量食用。
贪吃荔枝易诱发低血糖
荔枝美味多汁,是很多人喜爱吃的水果。近来研究表明,荔枝具有降血糖功效,但一次性大量食用容易引发低血糖,尤其是儿童,俗称荔枝病。
它的一般症状为头晕疲乏、腹痛腹泻等,重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其原因在于短时间大量食用荔枝,过多的果糖给肝脏带来负担,机体胰岛素分泌过多引发低血糖反应。
食用荔枝时建议不要空腹食用或者一次性贪食过多,如果不小心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尽快口服葡萄糖水或食糖,以减缓症状,然后及时送医治疗。
除此之外,不用的人群在食用水果时也应多加注意,比如
1.糖尿病人不仅要少吃点心甜食,同时也要少吃含升糖指数高的梨、苹果、香蕉等水果。
2.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李子、柠檬、山楂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容易引起胃不适。
3.心脏病及水肿的人不宜吃含水量较多水果,如西瓜、水梨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4.高血压人群不宜多食香蕉,因为香蕉的含钾量较高。
新闻来源:兰州日报/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