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就在我们的味蕾细细品味美食的同时,一些天然食物中含有的天然毒素也成了防不胜防的潜在威胁。
这些毒素有的是由于存放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清洗不到位,还有的则是烹制方法不当,使得美味变身“毒物”,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
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识别这些天然毒素,以及化解的办法~
1、“生着吃”的豆类:生的四季豆、毛豆等鲜豆类
案例
在一档综艺中,黄磊做饭的时候,尝了一根四季豆,试试熟不熟,发现没熟,也没当回事就咽下去了,宋丹丹也尝了一根没熟的四季豆,还吐槽太老了。结果到了半夜,两人都出现了反复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
而原因就是这没熟的生四季豆。
那么,四季豆里的毒究竟是什么毒呢?答案是:四季豆、毛豆等鲜豆类中含有的皂素、凝血素、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等物质。
皂素会强烈刺激人的消化道,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而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如果没有煮熟煮透,食用后1-5小时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四季豆做菜的三个技巧
1、挑嫩的四季豆,老的四季豆口感差,毒素相对较多。
2、将四季豆两头和边筋摘掉,这两个部位也是相对含毒素较多。
3、炒过四季豆以后,加适量的水,盖上锅盖焖10分钟左右,并用铲子不断地翻动四季豆,使它受热均匀,彻底熟透。
假沸的豆浆
豆浆的隐患就在于,当它加热至80℃左右时,黄豆里的皂素会受热膨胀,产生很多泡沫,出现一种特有的“假沸”现象。饮用这种豆浆,在0.5-1小时出现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
建议: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直至℃,没有泡沫为止,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将有效滤除皂素等有毒成分。
值得放心的是,家用的豆浆机一般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2、“发芽发绿”的薯类:发芽、发绿的马铃薯
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含量急剧增高,可达到平时的40-70倍,人体食入龙葵素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所以发现发芽或皮肉呈黑绿色的马铃薯,最好不要食用。
未经处理的木薯
木薯作为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被制作成木薯粉,可供食用或工业上制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还用作烹饪时勾芡用的淀粉。
红薯和木薯因名字相似,常被人混淆。红薯没有毒素,除了日常食用之外,常被制成粉条、粉皮;而木薯形状更长,更像根,常被制成木薯粉,加水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带有弹性。
并且,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亚麻仁苦苷,这类物质在食用后与胃酸作用,生成氢氰酸,引起毒性反应。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以及喝木薯煮的汤,都有可能引起中毒。
建议:食用木薯前要先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毒素溶解。一般浸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毒素,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3、“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主要指的是三文鱼、金枪鱼这些深海鱼。这些鱼身体呈梭形或纺锤形,头尖口大,背部青黑或青蓝色,腹部白色或淡黄色,鱼肉发红色,因此被统称为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体内的组氨酸含量都是很高的,当这些鱼不新鲜甚至腐败时,在细菌的作用下,组氨酸脱羧基产生组胺。达到一定量时,就容易导致过敏性中毒。
不过预防青皮红肉鱼食物中毒的方法也很简单,两大妙招即可轻易化解:
预防青皮红肉鱼食物中毒的方法
1、巧选购,挑新鲜。不买鱼眼变红、颜色发暗、肉无弹性的鱼。
2、巧烹调,浸水泡。买回来的鱼及时烹饪,烹调前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2~3小时,建议红烧或清蒸,不宜油煎油炸。适量放些山楂,烹调时再加点醋,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
4、“过量、未久煮”的芦荟和野菌类
过量的芦荟
芦荟的成分主要含有大黄素苷(类似泻药大黄的物质)。芦荟中毒量为9-15克,若内服芦荟过量,就会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应,严重者则可能引起肾炎。
即便中医用药也应限制在5克以下,而且不能长期服用,一般连吃3天到一周就要停服。
未辨清、未久煮的野菌类
同样,食用山野菜、野菌最为要紧的是首先要辨认是否有毒,即使是可以食用的山野菜、野菌也一定要经过去毒处理。
建议:食用鲜野菌最好采用蒸煮,一般煮沸的时间需要90分钟。野菌经过久煮可以挥发出其菌内所含有毒的成分,降低毒素。
两招简单鉴别野菌是否有毒的方法
1、在煮野菌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若白米饭变黑,则有毒;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就是无毒,可以食用;
2、把野菌丢入水中浸泡10多分钟,若清水变浊或呈牛奶状混浊,则说明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