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食物的色主要来源于食物的色素和食物发色剂。然而有一些不良的食品厂商为了让食品有更好的卖相或口味,不惜采用有毒的化学有色添加剂,而这些有毒有色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有毒化学有色添加剂有苏丹红一号、王金黄、酸性橙Ⅱ、玫瑰红B四类。
1、苏丹红一号
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如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苏丹红一号染色剂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但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最突出的表现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年1月28日,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发现其从印度进口的5t红辣椒粉含有工业色素苏丹红一号。英国第一食品公司在2月7日向英国食品标准局做了报告。英国食品标准局马上向各国发出通告,在2月21日要求召回多种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包括了麦当劳的4种调味料∶西部烧烤调味汁、地戎芥末蛋黄酱、恺撒调味汁(普通脂肪型)和恺撒调味汁(低脂肪型)。
我国部分市场曾出现赣南染色脐橙,甚至曝出有赣南脐橙被检测出苏丹红。赣州市通报了脐橙果品安全有关情况,经检测3家疑似染色企业,没有发现用苏丹红染色脐橙的违法犯罪行为。但记者在赣州寻乌县调查采访,某果业的染色脐橙都检出了苏丹红。
2、王金黄
又名碱性橙Ⅱ,俗称王金黄、块黄,是一种偶氮类碱性工业染料。它由苯胺重氮化后,与间苯二胺偶合而制得。其为闪光棕红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后呈黄棕色,溶于乙醇和乙二醇乙醚,微溶于丙酮,不溶于苯。碱性橙Ⅱ一般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和织物的直接印花,也用于蚕丝、羊毛和棉纤维的染色,还用于皮革、纸张、羽毛、草、木、竹等制品的染色。其不能用于食品工业。
由于碱性橙Ⅱ易于在豆腐以及鲜海鱼上染色且不易褪色,因此一些不法商贩用碱性橙Ⅱ对豆腐皮、黄鱼进行染色,以次充好,以假冒真,欺骗消费者。添加王金黄的豆腐皮一般通体金黄,卖相极好,而正常的豆腐皮则只是色泽略黄。过量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和慢性的中毒伤害。碱性橙Ⅱ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膀胱等有致癌作用。
3、酸性橙Ⅱ
酸性橙Ⅱ属于化工染料,通常是金黄色粉末,故俗称金黄粉。工业上主要用在羊毛、皮革、蚕丝、锦纶、纸张的染色。同时,它又是一种指示剂,医学上常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食品工业中,酸性橙Ⅱ属非食用色素,食品中禁止加人。这些物质如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其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价格低廉的特点,将其作为色素掺人辣椒面的生产与加工中以牟利,从而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玫瑰红B
玫瑰红B,又称罗丹明B或碱性玫瑰精,俗称花粉红,是一种具有鲜桃红色的人工合成色素,由间羟基二乙基苯胺与邻苯二甲酐缩合制成,通常应用的是其氯化物。它属于氧杂蒽类化合物,易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丙酮、氯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其水溶液为蓝红色,稀释后有强烈荧光,醇溶液为红色荧光。
玫瑰红B为非食用色素,主要用于染蜡光纸、打字纸、有光纸等;与磷钨钼酸作用生成色淀,用于制造油漆、图画等颜料,也可用于腈纶、麻、蚕丝等织物以及皮革制品的染色;另外还被大量用于有色玻璃、特色烟花爆竹、系列激光染料等行业。因其在溶液中有强烈荧光的特性,玫瑰红B还被大量用作生物染色剂。由于玫瑰红B价格低,着色力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体生产者为美化食品外观,将其充当食用色素掺入调味品等食品中,以谋求非法利益。
食用含玫瑰红B的食品对人体有害。玫瑰红B在机体内经生物转化,可形成致癌物。同时,在玫瑰红B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苯酚、苯胺、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玫瑰红B可以透过皮肤,在高浓度时产生毒性,主要为头痛、咽痛、呕吐、腹痛、四肢酸痛等,部分人手、足、胸部有红染或红点。
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建议大家不要只看食品的品相,尽量买大品牌的食品,大品牌食物的质量等各方面都还是比较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