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堂宁愿倒剩饭剩菜也不会多给学生?有的学校的食堂确实是这样,我中学所在的学校还是县重点一中,记忆中的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貌似就是这样的。那时打菜还要凭菜票,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
曾有段子手还特别描述过打菜阿姨的“手抖”,势利眼……其实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多卖出去几份饭菜,或者让菜盆里能多剩点硬货,尽量多些“真材实料”。
也有少数时候,食堂师傅会把盒里最后的剩汤一并打给刚巧接近尾声的同学——我经常巴不得遇上此类好事。
缘由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当时在读的学校还另有一个小养殖场,那里养了几十头猪,几十只鸡鸭,还有几只狗,每天都等大量的饭菜来喂食,所以不仅菜盆的剩菜、饭桶里的剩饭不会给学生,就连洗碗池、餐厅里的饭粒等也很珍惜,每餐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还是各班轮流来打扫的,这些看起来都是理所当然的。用我们当时学生的话讲(家长更心里清楚):那些剩饭菜要留给学校养猪场,老师养猪要用!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养猪场,一般按学校规模养着十几二十头猪不等,期末也算是教工们的一份福利,逢年过节的肉基本都不用愁。而且有时觉得那种剩饭菜养大的猪肉特别香,真的。
后来大多数学校就没有了养殖场之类的,但也会把剩饭菜承包给相关养殖户(养猪最多,其次是养鸡鸭),一般以年为单位,多少钱一年——主要按一所的寄宿学生人数来确定(即在校用饭菜的学生数)。
以前工作的单位经常就是这样,剩饭菜承包给专门的养殖户,每餐一到用饭时间,承包人就会及时开车赶过来,把剩饭菜倒进他用来装剩饭菜的大桶里,再运回去。如果哪个师傅把剩饭菜多给了学生,他一定会提出抗议——意思是,所有剩饭菜他都是他的,他出了钱的!如果有哪个教工也想弄点回家给自家鸡鸭或猪狗等吃,偶尔一二次,并且人也少还可以,否则他可就也不答应了。
除此之外,食堂管理员心中还有一道秘令,那就是还有一个“赢利”问题:除去所有开支,肯定要有节余才会皆大欢喜,否则……每餐下菜下米前,有经验的师傅心中一定有杆秤,定量相差不大,真正余下的饭菜也不会很多,除非是学生不太喜欢吃的东西——那你送给学生吃也没人要。再说,还有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别吃出什么问题或麻烦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情形,其实一般师傅也会把多的剩饭菜给学生吃,浪费也是浪费。但是剩的菜基本是学生都不喜欢吃的蔬菜为多数,偶尔还是剩汤多。
后来养猪控制得很严,为了环保,一般不能随意乱养猪,要经过审批。于是学校的剩饭菜开始没那么受欢迎了,打饭菜师傅多数时候还是愿意把多余的饭菜给学生,但这只仅限便宜的菜,也不太容易保留的那些。
原因嘛,大家也都知道一些。哪有学校食堂不挣钱的,既然要挣钱,就肯定希望学生多用饭菜,怎么会免费给学生吃?如果食堂是外包的,尤其是学校某领导的亲戚的话,那更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只有一种可能,师傅们或许会给学生吃。那就是学校是自己经营管理,基本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时候是成本核算。
最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的学生食堂要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为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谁都知道,学校食堂的油水好大,个个都想来分一小杯羹。
可是,学校食堂是块香馍馍,如果不准对外承包会不会让很多人失望呀?更可恶的是,据说有的学校食堂不但伙食好难吃,还价格特别高——那样的食堂明显就是为了发“学生财”。这种食堂的背后应该是多个老板运作,层层发包的。真正的小老板,也是具体管理者,直面学生饭菜的,他既要通关,又要多挣钱,只能另想点其它办法了:或进货渠道隐秘,食材质量大打折扣;或专门傍晚时分去菜市场购置低价原料……
这不,前两天网上又传出有学校食堂的用材出现质量问题,好像是某小学有十几名学生食物中毒,好在不严重。基本不用猜,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才会做这种事的。人命关天的大事,涉及万千家庭,如果查证属实,个人以为一定要严厉打击,必要时可让其倾家荡产,绝不手软。
本来,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更是高压线,国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擅自降低供餐质量标准或随意变更食谱的,市场监管、教育行政等部门会立即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即便没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现食品变质,即会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学校供餐——最好是永久性“黑名单”。
按文件要求规定,以后凡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膳食补助资金和在食堂经费中列支教职工伙食、奖金福利、招待费等行为,会依法依规严肃惩处,以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吃到学生的嘴里。
期待着学校食堂能健康有序发展,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满意!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