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吃海鲜的季节了
小龙虾、大螃蟹、鲍鱼、贻贝、生鱼片......
五花八门的种类
一如既往的鲜美
但近期有一种海鲜大家一定要注意
它就是海虹,也叫贻贝或青口
北方人喜欢叫它海虹
南方人喜欢叫它淡菜
前几天
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食用海虹的安全警示
秦皇岛山海关区政府也发布紧急通知
检测出其贝类毒素超标4倍以上
提醒消费者
近期不宜食用海虹
5月份是海虹中毒高发季节
海虹中毒初期症状均为口唇、手脚麻木
后期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伴有昏迷
这些中毒事件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吃海虹会中毒?
吃海虹引起中毒的原因与其体内蓄积的贝类毒素有关,藻类大多可以产生毒素,海虹本身并无毒,一旦摄取了海水中的有毒藻类,就会被毒化。
藻类的毒素对海虹无害,但会大量聚集在海虹的内脏和生殖腺中,且很难排出。这类毒素比较特别,它们极耐高温,家中普通的加热方式并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经烹调过的海虹,也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通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展规律发现,贻贝动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将达到最高,这也是每年到了此时“海虹中毒事件”高发的根本原因。
如何预防海虹中毒?
01购买要留神
海虹等贝类食品可以食用,购买时应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在4、5月份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02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03吃肉可以,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
04“中毒”高发时期,尽量不要食用
此类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一般在春季达到高峰,夏季和秋季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开始回升。
所以,春、冬两季最好不食贝类食品,避免增加中毒风险。
食用海鲜时还需要注意哪些?
一次不要吃太多
吃海鲜要注意控制量,不要贪吃,不要短时间摄入过量的海鲜食物,饮食不当容易拉肚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克(不超过2两)。
一定要完全加热,少生吃
虽然有的海鲜可以生吃,并且营养丰富,比如生蚝,生鱼片等,但是毕竟生的东西就会有细菌甚至寄生虫卵等,有些寄生虫吃到肚子里,并没有完全被消化掉,有的甚至在肚子里繁殖。
同样的海鲜煮的时候一定要煮透彻,半熟的话,一些细菌寄生虫同样没被杀死,同样会容易生病的。
贝类海鲜挑活的吃
吃贝类海鲜的时候,一定要吃活的新鲜的煮熟透的,因为贝类的海鲜本身含细菌量非常多,如果再挑死的话病菌更多,很难把大量病菌杀死。
放冰箱前煮熟
如果海鲜要放冰箱,最好先煮熟,并且要煮熟透才能放冰箱里,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加热即可,如果没煮透就放冰箱的话,在冰箱里还是会繁殖大量细菌的。
海鲜不能与水果和茶共吃
吃海鲜的话,不能同时吃水果和喝茶,不然可能会呕吐、腹痛,喝茶还会长结石。因为水果和茶里都含有鞣酸,会和海鲜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对肠胃产生了刺激。
建议:吃海鲜的时候尽量选择蘸点醋或者姜末等其它可以杀菌的调料一起吃,可以防止过敏或者拉肚子。
这些人应该少吃或不吃海鲜
1.海鲜过敏者
有的人对海鲜过敏但不是对所有海鲜都过敏的,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但是毕竟都是海鲜类,最好少吃或者选择不吃,避免再次过敏。
2.肠胃不好的人
肠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海鲜的食物或者选择不吃。因为海鲜大部分都是寒性的食品,会导致肠胃受伤,导致恶心,腹泻等肠胃症状。
3.患有痛风症、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的人
因海鲜嘌呤过高,易在关节内沉积尿酸结晶加重病情。
海鲜中毒如何紧急处理?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首先要马上拨打,医院处理。因为中毒不比其它疾病,如麻痹性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只要不是经常吃、大量吃,偶尔食用少量解一解馋还是没问题的。
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来源:健康名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