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慕宸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收录于合集#神经病例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涨知识时刻!
癫痫样抽搐除了是癫痫发作外,还有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表现,此时如果没有快速精准地判断可能会延误病情,下面就临床碰到的一例病例与各位同道分享,以供参考。
病例回顾
患者女,82岁,以“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入院当天上午9时出现突发四肢痉挛性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无牙关紧闭,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缓解,醒后不能回忆。至入院前已发作3次,每次持续数分钟。遂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30余年,未规律皮下注射胰岛素,未检测血糖,无肢端麻木、溃疡。
既往无脑外伤、脑膜炎和癫痫病史。
查体:T36.6℃,P87次/分,R20次/分,BP/80mmHg,神清,言语清晰,颅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对称,腱反射(++),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院时末梢血糖29.5mmol/L,尿糖(+++),血酮体、尿酮体均阴性,肝肾功能、血浆渗透压正常,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头部CT及MRI均未见异常。
入院两小时后再发四肢抽搐,双手握拳,测血糖23.9mmol/L,予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胰岛素以5ml/h泵入后症状缓解,血糖波动在12-18mmol/L,之后予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治疗,同时行降血糖、补液、降颅压等处理,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天后血糖稳定,无再发抽搐。
心得体会
临床中糖尿病性癫痫患者往往首诊于急诊科和神经内科,而急诊科和神经内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充分,给予常规的镇静和抗癫痫药治疗,该类患者对上述治疗不敏感,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带来致命后果。
故对癫痫初发患者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血酮体、尿酮体、血浆渗透压,以期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癫痫并给予合理治疗,可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流行病学
非酮症高血糖患者癫痫发作的几率为19%~25%,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男女发病率无差异。超过一半的患者癫痫发作前未确诊糖尿病,但可能已存在烦渴、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说明血糖控制不良。
发病机制
高血糖导致癫痫发作的机制仍存在争议,可能的机制有:
①渗透压改变:血糖的明显升高会引起脑细胞内外渗透压梯度增大,神经细胞易脱水,酶活性改变,膜的Na-K-ATP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钾丢失、钠蓄积、细胞去极化,从而引起癫痫发作。
②代谢改变:胰岛素缺乏,需氧的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受抑制,使糖的无氧代谢增多,乳酸蓄积,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膜上脂类、神经肽类物质代谢紊乱,细胞处于易损伤病理状态,易发癫痫。
③脑细胞间神经递质改变: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敏感性的快速变化有关,其作用于神经元结合位点上,使氯离子通透性增加,细胞膜电位处于稳定静息电位水平,当血糖明显增高,脑细胞间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GABA减少则容易引发癫痫。但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细胞内酸中毒,谷氨酸、色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加,GABA含量增加,则不容易引发癫痫发作。
④局灶性脑缺血:高血糖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黏度增加,微循环障碍,局部脑血流下降,使脑细胞成为敏感的“癫痫细胞”。
临床特点
(1)老年人多见,既往无癫痫病史或糖尿病病史,仅部分患者存在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2)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发作时意识清楚或模糊,以单侧面肌抽搐为主,伴同侧肢体强直痉挛,发作时头偏向同侧,眼球多凝视同侧,很少大发作。
(3)发作次数频繁,24小时内可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发作持续时间段,多在2-3min内缓解。
(4)辅助检查可见血糖明显升高,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癫痫发作次数不成正比,电解质、渗透压、尿素均在正常范围内,尿酮体阴性,头颅CT、MRI检查多正常,部分患者脑电图异常。
(5)抗癫痫药物无效,使用苯妥英钠后症状加重,而使用降糖药可有效缓解症状,使用胰岛素疗效显著。
治疗
考虑到部分抗癫痫药可能升高血糖、加重病情,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意愿,制定方案如下: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补液、改善微循环,经上述治疗后若仍有抽搐发作,则给予对血糖影响小的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氯硝地西泮等。
遂给予本例患者胰岛素4~6U/h泵入控制血糖,静脉补液使用生理盐水,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并依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小结:
非酮症性糖尿病性癫痫临床并不多见,因此很有可能因为认识的不充分而被漏诊、误诊,如果患者未确诊糖尿病,但已有糖尿病症状,或者已确诊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佳,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血酮体、尿酮体、血浆渗透压,以期早期诊断非酮症性糖尿病性癫痫并给予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LammouchiT,ZoghlamiF,BenSlamiaL,etal.Epilepticseizuresinnon-ketotichyperglycemia[J].NeurophysiolClin,,34(3-4):-.
[2]SchererC.Seizuresandnon-ketotichyperglycemia[J].PresseMed,,34(15):-.
[3]HuangCW,TsaiJJ,OuHY,etal.Diabetichyperglycemiaisassociatedwiththeseverityofepilepticseizuresinadults[J].EpilepsyRes,,79(1):71-77.
[4]解学李.癫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CochinJP,HannequinD,DelangreT,etal.Continuouspartialepilepsydisclosingdiabetesmellitus[J].RevNeurol,,:-.
[6]JohnF.Reflexepilepsyandnonketotichyperglycemiaintheelderly:aspecificneuroendocrinesyndrome[J].Neurology,,39:.
[7]SinghBM,GuptaDR,StrobosRJ.Nonketotichyperglycemiaandepilepsiapartialiscontinua[J].ArchNeurol,,29(3):-.
[8]LammouchiT,ZoghlamiF,BenSlamiaL,etal.Epilepticseizuresinnonketotichyperglycemia[J].NeurophysiolClin,,34(3-4):-.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
慕宸
本文审核
邓才洪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丨陆离先生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