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情绪自控》。
本书作者李筱懿,作家,媒体人,女性生活平台“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打造都市女性生活社群。已出版作品《情商是什么》《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先谋生,再谋爱》《气场哪里来》等。“曾连续8年登上第10—13届中国作家榜,获得当当年度文学贡献奖和影响力作家称号。
《情绪自控》是一本通俗情绪心理读物,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探索,结合多年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和大众极具共鸣的经典文学作品,提出了改善情绪成熟度、摆脱内耗体质的方法,陪读者一起找到不焦虑的活法,做自由又笃定的女性。
本书以多愁善感、心思细腻闻名的林黛玉,一生善妒、最终落得凄凉下场的末代皇后婉容,在金钱和爱情间摇摆不定的喜宝,压抑自我以致痛失真爱的欧也妮·葛朗台……10位经典文学著作里的女性形象,10种滋味各异的人生,深入剖析10个我们生活中都会遭遇到的负面情绪,细致讲述10种让我们摆脱焦虑的活法。
01、面对焦虑时,应该怎么办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很焦虑。我问她,你为什么会焦虑呢?她说自己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回到家还得看孩子,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看着和自己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升职加薪了,自己还只是一个项目负责人,焦虑扑面而来。
其实,焦虑在我们生活中很普遍,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焦虑。
比如,工作报告的截止日期要到了,但是自己还没有开始写;再比如,本来今天给自己制定了3个计划,但是一天过去了,第一个还没有完成等等。
其实焦虑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情绪的失控。情绪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自己和情绪相处、应对情绪以及转化情绪的能力。我们都生活在情绪反应中,而背后推动我们的是你自身的反应系统。
比如,作者有一次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发现自己家的门锁坏了,家里也没人。她花了15分钟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把门打开,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15分钟。这个时候作者有3种选择:
第一种,让家里的阿姨来,用钥匙开门。但是这种方式,也不一定有效,为什么?因为阿姨赶过来需要至少30分钟的时间,而且即便阿姨过来了也不一定能够打开门。
第二种,找开锁公司上门开锁。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从上门到开锁至少需要90分钟时间,这样做会影响作者的休息,第二天作者全天都会萎靡不振。
第三种,是附近找一家酒店先休息,第二天再解决开锁的问题。
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想必很多人不会这么冷静的分析问题,而是大发一顿脾气或者给男朋友打电话哭诉一番。但是,即便给男朋友打电话也于事无补,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男朋友可能离你很远,也有可能不在本地,突发情况实在是太多了。
而作者做法是找附近最近的一家酒店先休息,第二天找人开锁。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把“处理问题”放在“发泄情绪”的前面,那么我们就可以控制住情绪,避免发生焦虑。因此,作者说,焦虑是由坏的情绪导致的,而坏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我们总会为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和紧张,其实,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科学家发现,焦虑是人类大脑进化的产物,本身并不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在某些时候还对我们的生活,起到正面的作用,让我们采取行动。
比如,我们的祖先在打猎的时候,有族人被老虎吃了,那么其他族人就会产生焦虑,等下一次再出去打猎的时候,就会通过挖陷阱、拿工具等方式来预防老虎。
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我们遇到危险以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恐惧,然后思考:是战斗,还是逃走?战逃反应就是进化送给我们的一个应对机制,在面对迫近的外来威胁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剧烈的不安定状态中,身体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注意力变得敏锐,心脏开始将血液送到身体四处。
因此,适当的焦虑往往对我们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也叫做焦虑症,这不能靠自愈,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比如,近日,山东济南一名27岁的女生因呼吸困难、四肢麻木、肢体抽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原因是其父母不停的催婚,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大吵后就出现了症状。对此,医生表示,呼吸性碱中毒大部分原因是情绪激动导致的呼吸困难,提醒大家要适当地控制情绪,若症状不能缓解,应立即就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焦虑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2个方法。
1、尊重内心的感受
作者说,敢于正视和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可以避免陷入焦虑情绪。
比如,作者书中提到《飘》这本长篇小说。《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
其中有一个人物叫郝思嘉,她很务实,是一个很敢袒露自我的女人,她从来不惧怕言行出格,她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
她对于爱情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她务实的性格,她似乎应该选择经济和情感上对自己更有利的男性,但她不这么想,她爱一个人、做一件事都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即使这个选择带来伤害,她也接受。
她经历过3段不完美的婚姻。
第一段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之前,她接受了韩查理的求婚,这次是闪婚,为了跟卫希礼赌气,因为对方拒绝了自己的示爱,而嫁给卫希礼的妻子梅兰妮的哥哥,成为卫希礼夫妇的嫂子,结果战争没打完,韩查理就战死了。
第二次结婚是和甘扶澜,也是闪婚,她为了挽救陶乐庄园。
第三次结婚是和白瑞德,没有持续几年,因为她对卫希礼念念不忘,加上女儿去世,导致白瑞德离家出走。
她的这几段婚姻,都跟她的暗恋对象,卫希礼有关。这就可以看出,这个姑娘有多么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了。
其实,“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更包含了:你要直面自己的缺点,你要去承受自己每一个错误决定带来的后果。
不光如此,郝思嘉对于事业上同样如此。在那个年代,家庭主妇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而她不同。她会自己驾着马车,跑客户、谈工作,努力赚钱,很多人对她不满,议论她,排斥她,甚至她只有梅兰妮一个真正的女性朋友,但是她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与别人不一样的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但是她们会跟大多数人同步,很憋屈;害怕走得太快,被质疑。当全职妈妈,担心落伍;全力搞事业,担心被叫做失职妈妈。总是不太敢于开足马力,表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你看,我们往往焦虑就焦虑在这里,什么都想要,但是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作者就说,既然无法兼顾所有,那么就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最真实的感受,屏蔽掉那些无关的声音,不要让自己陷入焦虑。
2、不要活成“过度无私”的人
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我姐比我大12岁,从小我都让着她,好吃的会先让她吃,吵架了也是我让着她。后来我姐结婚了,因为我爸妈要帮忙照顾孩子,就跟我姐生活在了一起,当时他们离我有多公里。自此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跟他们长时间的生活过。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的是,如果爸爸妈妈在就好了,但是现实是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每当我生病,不开心的时候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直到现在,我结婚生子已经14个年头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是因为我选择“过度无私”而导致的结果,在这一刻我释然了。作者说,很多人认为,女性就该有孩子、有丈夫,有家族,没有自己,否则就是自私。
但是作者认为,不要老把自己架在牺牲和奉献的位置上,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你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根本。
书中有一地段话让我们深有感触:
“每个人的情绪就像一座水库,当负面情绪水位累积到警戒线就会爆发。”
所以,我们不要在面子上活得过度无私,而让自己的内心积累那么多委屈,委屈的人最需要做的,不是跟别人和解,而是跟自己和解,照顾自己的情绪。
咽不下的憋屈就告诉对方,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对方,及时调节,相互碰撞,才能疏通焦虑的情绪,打开关系的死结。
02、选择困难,怎么办我们经常听一句话: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结果。但有些选择是可以调整和修改的,当我们明白这些时,面对选择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很多人认为,面对人生就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错了就完蛋了。但其实我们有很多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有一份年薪很高、机会很好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但是,你的伴侣在另一个城市,他希望你去他的城市一起开始新生活,怎么办?是选择好前程,还是选择去伴侣所在的城市从零开始?
作者说,“选择”其实是衡量利弊的过程,作者介绍了4个思维模型,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只要我们了解了这4个思维模型,那么我们就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1、4个思维模型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四个经济学概念,分别是: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
首先,是成本。什么是成本?它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达到一定目的,必须耗费的资源。在经济学里,资源会以货币的形式呈现;在生活里,也可以理解为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比如,选择错误的交通方式,导致上班迟到;再比如,为了选择自由,而放弃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拮据等等。
其次,机会成本。它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另外一些物品的最大价值。比如,答应和一个想跟你建立联系的人一起吃饭,就是同意花上60分钟的用餐时间,外加往返餐厅和寻找停车位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对你的价值大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就可以去做。
接着,沉没成本。它是指过去的决策造成的已经产生了的、无法挽回的成本。比如,时间、金钱、精力、感情等等。再比如,一台破损了却已经无法修复的、过时的、完全无用的机器。它可能是去年花出去的广告费用。花在这个项目上的钱已经永远花掉了,不可能再被收回。
最后,边际成本。所谓边际成本,是说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产生的成本的增加量。比如:中国的人口基数足够大,一个APP做出来,服务一万人的成本和服务一百万人的成本差不多,规模越大收入越高,所以它的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小,甚至趋向于“零”。
作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对未来产生持续久远的良好影响。如果没有,我们可能正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哪怕每天看上去都很忙碌,哪怕暂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有些选择貌似拯救了现在,但是却最终死在了未来。
也就是说,我们做出选择的边际成本越小越好。不仅要现在有价值,在未来也能够产生价值,甚至是产生更大的价值。作者就是根据这四个经济学概念进行选择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她做选择的5个步骤,我们来看一下。
2、做选择的步骤
第一,全面评估做决定的成本,包括决定本身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她会把各种可能的选择都罗列出来,便于对所有可能的选择了解更周全。
第二,确定重要的目标。这一步就要着重考虑边际成本了,也就是对未来的影响。我们无法做出完美的选择,所以不要妄想兼顾所有的目标,而是要从根本问题来解决。
比如问问自己:我做这个选择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对我来说最重要?这个问题对未来长远会有怎样的影响。要知道,接受“够好”的选择,既可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又能增加满足感。
第三,记录决定的过程和决定的结果。给自己设立一个“决定记录文档”,因为很多时候,口头或者心里默念的决定并不正式,甚至后来回忆做决定的原因我们自己都很模糊,而“白纸黑字”让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每一条思路,认真思考每一种成本。
第四,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就像我们坐在电影院看了十五分钟,已经知道这部电影不好看,虽然电影票已经花钱买了,但是你的目标如果是看一部好电影,现在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当场离开,因为电影票钱已经沉没、十五分钟已经花掉,不再是成本。
第五,做好复盘。复盘就是要我们反思每个决定的正确和错误,疏忽和慎重,付出和收获,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尤其当这个决定的结果真正出现时。
好,现在我们回答上面的问题。有一份年薪很高机会很好的工作摆在你面前,但是,你的伴侣在另一个城市,他希望你去他的城市一起开始新生活。你会怎么选择?
作者的回答是:如果爱情是你最看重的内容,那么你就应该为此放弃了工作机会去异地团聚。但是当你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后,你还需要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伴侣感谢和理解你的放弃吗?能陪伴你度过重新开始事业的艰难过程吗?这些复盘的问题,可以让你重新审视当初的选择,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
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