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当心远离野生菌,谨防食物中毒
TUhjnbcbe - 2024/6/19 18:16:00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夏季是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野生菌中毒的类型有哪些?中毒了怎么办?如何预防?哪些野生菌不能食用?

中毒类型

不同毒菌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不同,一般分为以下4类:

肠胃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其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等症状。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有肠胃炎症状外,还有溶血表现,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肝肾损伤型: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肠胃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心、肾等多器官损害情况,以肝脏损伤最为严重,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

中毒了怎么办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患者可饮用糖水,利尿排毒;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如何预防

1.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2.不要几种野生菌放在一起炒或煮;

3.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且不要一次食用过多,不要连顿吃;

4.加工烹调方法要得当,多放油和蒜,要炒熟煮透;

5.吃菌子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哪些野生菌不能食用

1.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又称白毒伞,学名为淡红鹅膏菌(Amanitapallidorosea),剧毒,中毒类型为肝肾损害型,是致死率极高的毒蕈,一般食用后6~24小时出现不适,如头昏、乏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出现1-2天“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黄疸、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白毒鹅膏菌)

2.秋盔孢伞

秋盔孢伞别名秋生盔孢伞、秋生鳞耳,子实体小,夏秋季在针叶树腐木上成群或成丛生长,也经常出现在锯木厂的木屑堆上。此菌极毒。中毒表现与毒鹅膏菌相似,属肝脏损害型,死亡率也极高。

(秋盔孢伞)

3.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褶直生或近延生,浅黄白色,伤变红色,稍稀疏,不等长,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横脉。

亚稀褶红菇由于与某些可食用菌极为相似,误食中毒发生率达70%以上,一般进食半小时左右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毒素有明显肌溶解作用,血生化检查:肌酸激酶急剧增高,病死率较高,中毒者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亚稀褶红菇)

4.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也是鹅膏类剧毒菌,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症状与白毒伞相似,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极高,甚至%。中毒者必须及时就诊,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由于毒菌的种类繁多,多数人难以辨认,因此,在选购野生菌的时候应该只买认识的菌类,以免误食。

特别提醒:野生菌虽“美”,但易中毒哟!请不要被“美”所诱惑!我们应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菌,以防食物中毒哟!

(来源:福泉市卫健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心远离野生菌,谨防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