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误食毒蘑菇可致丧命权威专家带来识别攻略
TUhjnbcbe - 2024/5/10 16:13:00
6月24日,邵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误食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部署误食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防控工作。《通知》指出,各地要采取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全覆盖、多层级、立体化宣传。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宣传预防、应急救治、防控保障等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部门加强对野生蘑菇进入市场后的监管,盯紧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农家乐和茶楼餐馆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为,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教育、民政、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要督促加强对学校和托幼儿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场所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严禁采购加工使用野生蘑菇。通知》强调,各地要同步抓好误食工业酒精和自制药酒中毒防控宣传工作,教育引导群众购买和饮用正规生产厂家的散装酒。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甲醇等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监管和标识标签管理,防止和减少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市食安办提醒,预防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采、不食野生鲜蘑菇。一旦误服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症状,要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要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科·普·来·啦·◆◆◆◆◆蘑菇是指个体肉质至近肉质的一类大型真菌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蘑菇种类在1.4万种以上我国具有食用价值的食用菌有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药用菌有种毒蘑菇有种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一直深受广大百姓喜爱但因大家区分不清食用菇和毒蘑菇世界各地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据湖南省疾控中心统计数据,今年6月来,我省已发生33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有余人中毒,已知有6人死亡。”6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提醒道,6~9月是野生菌高发季节,请广大百姓珍惜生命,切勿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蘑菇中毒是食物中毒致死主因“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年湖南省食源性中毒事件共致35人死亡,其中31人是由毒蘑菇导致。”陈作红教授介绍说,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数据,年至年5年间,全国报告蘑菇中毒事件中,病死率高达21.08%。“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七成蘑菇中毒致死“祸首”是剧毒鹅膏菌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包括鹅膏菌属中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盔孢伞属中的条盖盔孢伞,环柄菇属中的肉褐鳞环柄菇,这些种类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害;红菇属的亚稀褶红菇引起横纹肌溶解。“在我国,70%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通俗地说,就是“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还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菌。这类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还穿鞋”的蘑菇千万不能采食。“在湖南,灰花纹鹅膏菌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高温潮湿季节,它生长于石栎、刺栲等阔叶林中。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8月发生。”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灰花纹鹅膏菌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1朵蘑菇所含毒素即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在湖南、江西,他们调查了35起灰花纹鹅膏菌中毒事件,已导致人中毒,死亡81人。含鹅膏毒素的鹅膏菌、盔孢伞及环柄菇属中的剧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误食鹅膏菌后,一般发病较慢,有6~12小时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肠胃症状。胃肠期过后,症状消失,近似康复,1~2天内无明显易见症状,容易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在这个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开始上升,肾功能也开始恶化。假愈期过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肝肿大,转氨酶急剧上升,严重的高达几千甚至几万,随着这些酶活性的急剧增加,肝肾功能恶化,凝血功能被严重扰乱,引起内出血,最后导致肝、肾、心、脑、肺等器官功能衰竭,5~16天病人死亡。而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发病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乏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一旦误食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越早进行毒物清除,治疗效果越好。”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医院去治疗。因为肯定是误食了含有剧毒鹅膏的种类,会导致急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民间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靠谱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未变颜色就无毒。▲上图为患者加工野生蘑菇时所拍。患者在加工野生蘑菇时放了大量大蒜,由于大蒜未变黑,患者认为可食,结果致一家6人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无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鼠都不会死。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再次慎重提醒大家:野菇有毒,切勿采食!来源

爱上邵阳综合湖南科技报编辑

小爱审核

袁中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误食毒蘑菇可致丧命权威专家带来识别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