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碗汤圆引发离奇灭门案,急救大夫拼尽全力
TUhjnbcbe - 2024/5/5 14:36:00
作者简介缩微不动脑筋版1、椰毒假单孢菌可产生致命毒素,死亡率很高。2、常见污染食品包括东北的酵米面,云贵和广西的吊浆粑,新鲜银耳等。3、中毒常见于农村、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家庭自制食品。4、自制吊浆粑不要用霉变玉米,浸泡时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贮藏环境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5、超市等正规市场购买的汤圆或汤圆粉可以放心食用。(字,阅读需5分钟)上一期写了一年吃死人的致病微生物,马上就是元宵节了,估计明天早上会有很多人要吃汤圆,那我就讲一个和汤圆有关的真实故事吧。====插播====元宵和汤圆其实不是一个东西,但也没有严格区分的必要。反正吃起来都一回事哈。============云南文山一位姓罗的村民搞了一些糯玉米做的“吊浆粑”,自己吃了之后没有问题。过了一个星期,他把这些吊浆粑做成油炸汤圆和煮汤圆,然后邀请乡邻来吃。不料这一下引起集体食物中毒,共有20人中毒,有个人只吃了半个汤圆就中毒了。其中一位姓熊的村民一家7口全部中毒,他的父母、妻子和弟弟4人不幸身亡!这汤圆是被人投毒了吗?并不是。医院和疾控中心的调查研究,造成中毒的其实是一种细菌,名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椰毒假单胞”是一种细菌,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制作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它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在中国东北,食用酵米面中毒时有发生,解放后到年至少有多人中毒,死亡多人,死亡率近40%,但病因不明。为此中国成立了“酵米面中毒病因研究协作组”,经过近5年的努力才找到这种致病菌并暂时命名为“酵米面黄杆菌”,随后科学家们又发现变质银耳中毒也是由酵米面黄杆菌造成。后来经过孟昭赫教授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细菌其实是椰毒假单胞的变种,后被正式命名为“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椰毒假单胞经常光顾谷类发酵制品,比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比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也是它经常出现的地方。椰毒中毒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东北的酵米面(又叫臭米面)、云贵和广西的吊浆粑最为典型,中毒事件通常发生在农村、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吊浆粑的典型做法:玉米浸泡15天,期间3~5天换一次水,之后进行碾碎、磨浆、吊滤,在太阳下晒干后常温存放。食用前揉捻成汤圆状,油炸或水煮食用。至今为止,中国发生的椰毒假单胞中毒都是家庭自制食品,或栽培银耳的农户自己在家吃变质鲜银耳导致。换句话说,你在超市买的汤圆或者糯米粉回家做的汤圆是没问题的。椰毒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采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肠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轻重予以对症治疗,比如保肝、保肾、降低颅内压等。由于中毒者常居于农村、山区,卫生意识差、医疗条件有限、交通不便,往往导致治疗延误,死亡率很高。根据统计数据,-年,椰毒假单胞在十几个省造成至少人中毒,死亡约人,死亡率超过40%。-年广西共报告19起吊浆粑中毒事件,人中毒,死亡76人,死亡率超过60%。你可以参考国家食药总局的建议:掌握正确制作方法。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禁止出售、食用鲜银耳。保证培植银耳的菌种质量,采摘的鲜银耳要及时晒干或充分紫外照射。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干银耳经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粘、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碗汤圆引发离奇灭门案,急救大夫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