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群英荟丨守护健康的隐形战士
TUhjnbcbe - 2024/3/27 17:19:00
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你肯定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说起健康的守护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医护人员,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疾控卫士们走在了抗疫的最前沿,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他们第一个出现在疫情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最早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展检验检测,在控制疫情传播、降低感染率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今天,让我们走近区疾控中心党组副书记汪立先,来听听守护我们健康的隐形“逆行者”——疾控卫士的故事。

小时候,汪立先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很崇敬,高考时,在很多同学都报考计算机、经济学等热门学科时,他却毅然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年毕业后,他分配到孝南区疾控中心,主要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和区域协查、疫苗接种,以及后来的核酸检测等工作。几年后,有“混得好”的同学劝他下海转行,“说实话,当时确实动摇过,每月几百元的工资,连自己都难以养活。但是想到工作这么多年,组织上的关心,领导的一次次肯定,终究难舍这份疾控人的情怀。”汪立先坦言道。

“自解封常态化防控之后,可能大家感受不到防疫的紧迫性,有些工作看起来是‘无用功’,但是只有知道是‘无用功’了,才能确定没有发生疫情。”今年元月8日,晚上9点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一名返孝风险人员逃逸的通知,汪立先立马向指挥部领导汇报,迅速组织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根据已有的线索逐一排查,寻找风险人员,启用隔离房间,开展现场流调,进行核酸筛查……直到第二天晚上12点所有检测结果全部阴性,这时汪立先已是42个小时没合过一次眼。

“回到家后,整个人都感到精神恍惚,站都站不稳。虽然很辛苦,但想到及时处置了这名风险人员,没有造成更大影响,就觉到什么都值了。类似的事情仍时有发生,虽没有年的艰辛,但也让人不能有丝毫松懈,看到辖区居民安宁的生活有我们一份功劳,我又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无怨无悔。”汪立先说。

“有没有戴口罩?你几点出门?出门有没有遇到邻居?有没有去哪些公共场所?家里有哪些人?”“多问一句”很关键,刨根问底、剥茧抽丝是每名流调员的“基本功”。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流调能及时弄清传播链条,评估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虽然事情很重要,配合流调也是公民的义务,不过真正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突发疫情的流调工作常常集中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这个时间段,连夜打电话,不理解被骂是常有的事。一次不接就打第二次,最多一次打了25个电话,还有些刚毕业的小姑娘,第一天开展流调工作就被骂哭。”流调工作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所以要快速和准确。遇到突发疫情,汪立先和几名流调队员几乎天天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开展枯燥的流调工作、追溯源头、排查风险、避免更大的风险扩散。平均每人每天接打电话多个,席地而卧,休息2、3个小时已成为工作的常态。

“有些被群众在被隔离的整个环节中最先接触到就是我们流调人员,在隔离期间因为焦虑不适应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每天给我们打电话反映问题",汪立先又成了隔离点、社区、隔离人员家人之间的协调员、联络员,耐心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正是分分秒秒,日日夜夜的坚守,用行动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流调工作,既要溯源,找到传染源,又要截流,阻断传播链,数据繁杂,重复交叠。汪立先作为疾控中心首席公卫专家,还协助政数局开发了疫情防控云平台,防疫工作的信息化,优化了数据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确保了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慢性病、急性传染病、食源性中毒疾病也是我们负责的工作范畴。”汪立先说,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就在最近两个月,医院已收治五例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病人,其中两起是因采摘槐荫公园的野蘑菇误食中毒,虽然后来毒蘑菇已被工作人员铲除,但汪立先仍然呼吁大家“野生菌采摘有风险,食用更需谨慎。”

工作20多年,同事眼中曾经风华正茂的汪立先,无数个昼夜不分的加班已让他的眼镜度数日渐加深,头发逐年稀疏,作为明年的一名准高考家长,谈起家庭和孩子,汪立先是满心的愧疚,他和爱人是下半年结婚的,虽然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但繁忙琐碎的工作性质让他几乎成为了家庭的“路人”,“非典期间工作特别忙,有时候一个月都难得见一次面,刚开始她不理解,怎么会那么忙,婚事都差点‘黄’了,结婚后,经常给她解释疾控工作的特殊性,后来才慢慢理解,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嘛!”

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如汪立先一般的一线防疫工作者们以超长“待机”状态拧紧防疫“安全阀”,撑起了一方水土的平安稳定。

来源:高巧燕李家贝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英荟丨守护健康的隐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