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用事实说故事
投资,东北需不需要投资?或者说东北需不需要外部的投资力量?我觉得是非常需要,可是现实的状况却并不乐观,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投资不过山海关,本人才疏学浅,真的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来自何处,但是既然是约定俗成的短句,那么就应该有存在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不来东北投资呢?按常理来说,东北虽然经济下滑,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还有点余粮吧,蚂蚱虽小,但腿上肉大,咋地也不至于说没有来做生意的吧。如果说没有外部的投资力量,仅仅靠本地的市场资源,肯定带不动整个产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外部的投资力量望而却步,谈虎色变呢?
究其原因,是风气问题,办事费劲不说,市场恶性竞争激烈,只要办事就要涉及到关系和钱,这让市场的运作上,更是难上加难,本身运营成本就不低的情况下,外加上一些人情礼往,让人望而却步。
今天的故事就是关于投资的,东北希望外部的投资力量进入,但是当外部投资进入后却没有良好的运营市场,甚至说做生意如同闯关游戏一样,过了一关又一关,让投资人心力憔悴,最后只能黯然离场。
干餐饮让我心力憔悴,我不是来投资发展,而是来投“命”
赵哥今年42岁,他是南方人,他也是这个系列里面唯一不是东北的人,而他是个商人。
赵哥是重庆人,家族经营火锅店,在那边开的很红火,赵哥没有告诉我他的年收入,只是告诉我在重庆他有十几家店。(火锅,川菜等等)
赵哥说他挺叛逆,不喜欢家人的安排,大学毕业后家人希望他进入企业进行经营,赵哥是家里独子,以后家里的企业他都要继承。而赵哥觉得自己想开创一片天地。那时候赵哥走了很多城市,最后他决定来东北创业。因为家族是做火锅起家的,他也不例外,选择开火锅店,为了迎合东北这边的口味,他对食材进行了改造,更贴合东北这边的口味。
赵哥觉得不就是开个店么,没什么难的,而赵哥小看了这个社会。赵哥第一个店就遇到非常大的麻烦,消防,卫生,包括店面门口管理全部不合格,而赵哥是按照重庆那边的标准建立的,并且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使得店内看起来更有朝气和活力。
先来说消防,赵哥约定好日子,等着消防人员来检查,来人后检查了一圈,说消防通道狭窄,必须扩建,赵哥没办法,又把装修好的地方给拆了,扩大消防通道,这样才合格,大概花了3万多。之后是卫生,赵哥有了消防的经验,合计卫生这块一次通过就得了呗,可是卫生又卡了。卫生和工商是一起来验点的,在卫生那边,因为烟道的问题被卡,赵哥又花钱把烟道给改了,又花2万。最后是门口,店的门口归城管负责,赵哥想去申请几个车位,不然顾客来吃饭怎么停车啊,城管说这个归交通部门管,赵哥又找到交通部门,来人看了以后说不给批,这地方是人行道,不能给饭店用。赵哥头疼,没办法,找了当地的朋友,托关系,把这事给办了,又花1万。第一个店让赵哥多花6万多。
赵哥说:没有关系在东北最闹心,花着钱遭着罪。
因为第一个店的红火,加上店内的时尚造型,引来很多年轻朋友,时间长了也就做出了名堂。后来赵哥陆续又开了五家店,分布在城市各个区。而店的红火引来了同行的嫉妒和竞争,这让赵哥有了离开的想法。
赵哥本身是外地人,在东北,根不深。时间长了各种问题就出现了,而赵哥自己根本解决不了。首先是投诉,有人说店里用的肉是僵尸肉,引来了卫生部门查验。之后是顾客吃坏肚子,食物中*,又赔了不少。最可气是就是总有人来闹事,要么是吃出虫子了,要么就是挑刺,几个店都不得安宁。而且还有很多喝大酒的,吃霸王餐的,酒后闹事的,甚至说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也是时常光临,赵哥只能以礼相待。这些年给赵哥整的心力憔悴的。
14年前后,赵哥发现饭店赚的不如以前了,很多企业都招待客户,现在比较少了,可能是企业不报销了,这样对赵哥也是有很多影响,企业效益出现下滑,而东北的经济也出现微妙变化。加上这些年经营遇到的问题,赵哥所幸就不干了,把这六家店打包全部出兑了。17年赵哥全部清算完毕,回老家重庆了。
赵哥说:东北的关系太复杂,人托人,事托事的,有时候有命赚没命花,上哪赚钱不是赚?非得在东北?
赵哥带走的资源叫:市场。
赵哥走后再也没有回过东北,哪怕是来旅游甚至路过东北,都不来,而赵哥*气,有时候坐飞机转机都不经过东北,特意选择别的地方转机,或许赵哥真的是伤心了吧。
故事结束,可是我们能反思么?我觉得不能,因为赵哥之后还会有人离开,不过也会有人进入,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可是我觉得,最后离场的还是比较多的,至少在我手里的素材中,就有几个跟赵哥相同的案例。
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外部的投资人来了,这对东北来说是好事,可是风气不行,市场运作上也是各种关卡,最后黯然离场,不过你以为离场就完事了么?这群投资人离开后对东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谁不想往好的地方投资?如果你做生意步步是槛,弄的心力憔悴的,你还干么?你还投资么?你的朋友会来投资么?
这种风气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么?不可能。但是能改么?很难,这要形成合力去改变,不仅如此,往远了说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渐渐扭转过来,但是现在,无法改变。
很多全国知名的餐饮企业都会来东北投资,但是几年后也都陆续离场,为什么呢?我不去细说原因,你真的以为是经营不善么?发挥你的想象吧。
继续逃离东三省吧,他是研究生,也就是高学历,如果说他自己离开也就算了,他带走了一个团队,甚至说他把产业的“根”给断了。他是我所有素材里带走资源最多的人。
本人专注揭秘各行业规则,人间百态,职场类文章和公务员类文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