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
摘 要: 为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幼儿园封闭式管理模式顺势而生,在推进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让家长止步于校门。幼儿教育需要家园共同合作,如何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使幼儿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本文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阐述家长工作如何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健康发展,提高家园共育实效。
中国论文
关键词: 封闭式管理 幼儿园 家长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实行封闭式管理。所谓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学生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的短时间内允许学生在课间出校活动。而在幼儿园,进行封闭式管理,就意味着家长不得轻易进入幼儿园,每天接送幼儿,须止步于幼儿园大门口,只能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时有组织地进入幼儿园,直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情况。
这一做法,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幼儿的人身安全,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减少了家长进入幼儿园感受幼儿在园生活、与教师当面沟通、直观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的机会。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如下思考:怎样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全面做好家长工作,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有效性,使家园共育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共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教室门口的家长园地、离园时的接送交流等都无法发挥作用,这一现状迫使我们将家园沟通的重要途径转向其他方面。
一、构建线上沟通络,充分发挥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1.幼儿园站、班级博客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时代,利用站传播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做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的版块设置,丰富的内容呈现,让家长无须进入幼儿园就能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到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而班级博客作为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工具,能让家长通过文字及时而具体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等情况,通过图片了解孩子班级的环境及近期各类活动的留影,因此受到家长的一致欢迎……在封闭式管理的幼儿园,建设良好的幼儿园站和班级博客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还需加强日常管理,使内容得到及时更新,让它真正发挥“窗口”作用。
2.家长群的建立与维护。
如果说幼儿教师主要触动的是家长的认知因素的话,那么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会因为彼此具有相似的现状或经验而能够激起彼此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家园互动的成效。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达到更新家长育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在这一情况下,建立家长群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这里,家长不仅可以看到教师推荐的各种育儿小诀窍,而且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共同探讨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育儿经验,从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在这里,教师能通过一件件班级中的教育案例,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更新、提高固有认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有效的家园共育做出努力;在这里,家长与教师有共同努力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与情感共鸣,能让家长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班级工作,同时,教师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教育更具活力。
3.、短信平台的充分利用。
和短信是家园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曾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如今它的沟通功能越来越被教师们淡化,甚至仅为了“通知”而存在。我们不能让这二者成为家长的“紧箍咒”,而应重拾它的作用,并做合理的转型,尤其是在封闭式管理的幼儿园。定期的沟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各方面表现;适时的短信提醒,让家长在温馨提示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细致与耐心。这些不经意的动作,能让家长与教师、幼儿园更加贴心,也能让家长真心地认同、支持教师的工作。
二、我们要提高线下家长工作质量,开拓家园沟通途径,把握每一次家园沟通的机会,让常规家长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1.宣传教育理念,实现家长会、开放日活动的教育价值。
家长会往往被幼儿园用来介绍幼儿园(班级)整体情况,并借机向家长提出相应要求,而开放日活动往往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而做的单向展示或汇报,而诸如“六一联欢”、“义卖活动”、“亲子制作”等活动也以娱乐为主。久而久之,家长的参与态度就会产生一定惰性。
其实,家长会及开放日活动都可以实现对家长的深层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让家长参加每次活动后都有所收获。如小班幼儿入园家长会我们可以按园所介绍、课程及教育理念、保育与安全、班级情况等板块分步进行,重点介绍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内容,让家长在一个个小讲座中细致了解幼儿即将生活、学习的园所的方方面面,对幼儿园课程、科学的育儿理念、幼儿在园的吃穿住行等有所认识,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大班的家长会可以以“幼小衔接”为主题,邀请小学教师和小学家长来园做沙龙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合适的准备。而在开放日活动中,班级教师需要以开放日活动内容为基点,向家长介绍本阶段课程实施情况、本年龄段幼儿的行为及学习特点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
2.重视家长需求,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幼儿园和家长合作的前提是“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否则,家园合作难以收获好的成果。因此,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了解家长需求,在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同时关注家长自身素养的提升,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 首先,应当确定家长学校的领导班子,由园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相关人员协同负责,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家长学校的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健全家长的评价表彰制度,等等,提高家长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定期收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感兴趣或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有针对地选择家长学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则可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全力为家长服务,为他们答疑解惑,让家长与时俱进地了解科学育儿、健康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3.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合理挖掘家长资源。
家长委员会作为教师、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不仅有参与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对幼儿园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的权利,而且肩负着沟通协调家园关系,挖掘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服务的重任。家长资源是指家长本身及其关系中可以为幼儿园合理利用的因素,包括家庭中可供使用的物品、家长的专业特长等人力资源及家庭中的文化元素等。所以家委会需要合大家之力,收集家长信息并定期更新,让各班的家长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为全园共享,拓展家长资源使用的宽度。
4.扎实做好访谈工作,提高访谈实效。
(1)坚持期初期末两次家访
家访是教师在幼儿入园前较常采用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通过家访,教师既可以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和方法,孩子的个性,又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在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更有利于家园配合,共同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照越来越多的学期初家访流于形式的现象,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家访质量,期初和期末都应安排家访。教师在期初家访中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向家长做本学期工作的简单介绍,期末家访就应结合幼儿发展评价情况向家长介绍幼儿这一学期来幼儿园所取得的进步、发展现状,探讨接下来家园共育的重点。
(2)开设班主任约访平台
教师和家长的约谈也是家园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开设班主任约访平台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幼儿园可以设定家长约访时间(如每周三中午),为希望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的家长提供机会,当面了解幼儿入园后或近期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工作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
5.开辟家园沟通新途径,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幼儿作为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在家园沟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的反馈往往会成为家长判断幼儿在园生活的重点,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日常家园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从幼儿身上感受到班级工作的开展。比如小班幼儿的家庭反馈可以是一幅图画、一朵自制小花,也可以是教师请家长结合课程的需要与幼儿共同观察一棵青菜的结构……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家庭反馈则可以以口述记事的方式进行,请幼儿回忆在园一日生活,以口述方式告诉家长,请家长及时做好记录,并养成习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伙伴关系和兴趣倾向等,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教师言行风格等。
封闭式管理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全新课题,只要我们从幼儿的成长、家长的需求、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入挖掘家长工作的可用途径,扎实、有效地做好每一项沟通工作,不仅能让家园共育焕发新的活力,而且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勤勤.幼儿园全程立体互动式家长工作实践.幼教天地,总第694期.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
[3]金虹青,徐晶.幼儿园家长资源开发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8(8).
[4]邓惠明,蒋盈.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转型与深化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VOL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