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什么样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TUhjnbcbe - 2024/2/27 11:56:00

你觉得最不健康的吃法是什么样的?很多人的回答是:大鱼大肉,热量超标。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大鱼大肉的确不合适。但仔细想想,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来说,大鱼大肉就很好啊,可以纠正营养不良,摄入更多的热量可以纠正体重过轻。你看,这个回答要分人。

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饮食风险因素,不是差异化的特点,而是从目前营养科学的认识来看,对每个人都几乎没有益处的共识。在自己的饮食场景中,尽量避免这些东西,就可以做到不给身体添麻烦。

最先要警惕的头号风险,就是食物中*。这个风险特别大,给身体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而且很多影响都可以危及生命。

你会说,有*的食物我当然不会吃,这还用提醒吗?必须提醒。世界卫生组织就统计过一个数据,说全世界每年平均有大约6亿人发生食物中*。

听我和你详细说说,你可能会发现,食物中*比你想象得更难避免。

有些食物天然就带有*素,比如河豚当中有河豚*素,*蘑菇当中有蘑菇*素。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就为了尝个鲜,这太不明智了,特别是当你对食物没有判断力的时候。要知道,很多口口相传的辨别常识都是错的。

比如,“白色蘑菇能吃,鲜艳的蘑菇有*”,这样的说法就非常不靠谱。世界上*性最强的蘑菇之一,白*伞,就长得白白净净的。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不确定,就不要吃。

避免这样的食物相对容易,但有些食物是因为被污染了才有*,就比较难避免了。细菌、病*、寄生虫和有害金属都是食品污染物。

你别觉得自己不会吃到这些被污染的食品,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没经过烹饪的生食,就可能有污染风险,像生鸡蛋里的沙门氏菌、生肉里的各种寄生虫和病*。

当然,生的食材也不是绝对不能吃,洗净的*瓜、西红柿,优质的生鱼片等海产品,我们平常就是生吃的,但这对原材料的要求拔高了特别多。出门在外,如果你没有把握,还是尽量选择煮熟的食物。

再比如,吃发酵玉米面或者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也容易中*。这是因为食物在自然发酵的过程里,有一种叫“椰*假单胞菌”的病原体迅速繁殖,产生了大量的*素,人吃了就会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有很高的致死率。

所以,对于这些有头号风险的食物,包括本身含有*素的食物,还有被污染后有*素的食物,我们需要小心再小心,最好完全避免。

头号风险之下的二号风险,是食物当中的一类致癌物。和刚才讲到的食物中*不一样,一类致癌物给身体造成的麻烦一般不是急性的,但随着剂量的累积,它会提高肿瘤的发生风险。

你可能听说过,致癌物被分成了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很多人认为,这个分类说的是导致癌症的风险大小,一类风险最大,四类风险最小。其实不是这样。

致癌物的分类,分的是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一类致癌物就是对人体有明确致癌证据的物质。我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致癌物,比如酒精,培根、火腿、咸肉这些加工肉类,还有一种物质叫*曲霉素。发霉的谷物坚果和自家榨的植物油里,*曲霉素超标的风险都特别高。

但是,就算同属于一类致癌物,危险性也不一样。比方说,加工肉类和烟草虽然都是一类致癌物,但它们的危险性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有一个统计数据是,全球每年大约有三万四千个食用加工肉的病人患肿瘤死亡,而烟民中每年有高达一百万人因为肿瘤离世。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在频率和剂量。

烟民吸烟的频率比吃加工肉要高太多,摄入致癌物的剂量也高太多了。那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个月就吃几次加工肉类,并不需要特别担心,但如果天天吃*曲霉素超标的油,就很麻烦了。所以对于这些食物,你可以解馋,但不要当作日常食物频繁食用。

一类致癌物里的酒精,我要单独说说。喝酒是不是对身体不好,这事儿大家都挺关心的,毕竟酒文化在全世界都很流行。

研究饮酒和健康的关系很难,因为干扰因素太多了。那怎么办呢?用大数据,干扰因素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尽量去除。

关于酒精和健康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大型研究,横跨几大洲,包含个国家,从到年一共持续了二十几年。《柳叶刀》杂志正式发表了这篇论文,里面提到:如果一定要一个饮酒安全剂量,那么这数字是0。

这个结论引发了不少争议。你可能也听过,有研究说少量饮酒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好处”因为人数样本量的限制,以及各个研究对“少量”的定义不同,科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

在我看来,因为不同人分解酒精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在执行层面,你并不知道你的身体对应的“少量”那条线在哪里。如果你问我,红酒养生吗?那这问题得这么看:如果你特别爱就喝一点儿,但别指望红酒有什么“药用”价值。

二号风险之后,就是三号风险。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感觉到这类风险带来的影响,因为它带来的是慢性的疾病。三号风险就是高钠、高添加糖这样的饮食习惯。

现在研究已经发现,高钠、高添加糖,还有反式脂肪的摄入,和现代常见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使这些你都知道,日常饮食中还是有很多坑,让你不知不觉掉进去。比如你到商店货架上去看,含大量添加糖的饮料,都爱给自己贴“0脂肪”的标签,而含脂肪特别多的食物呢,爱给自己贴“0蔗糖”的标签。实际上,多余的糖也会变成脂肪,没有蔗糖也可以有别的糖。

所以,和看标签相比,还是自己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更靠谱。

那“营养成分表”应该怎么看呢?有三个信息需要你特别注意。

一个是钠含量,尽量找数值更低的产品。一个是添加糖的含量,如果碳水化合物的下面写着单独的一行,叫“糖”,这个就是指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糖。这个数值越接近0越好。还有一个就是反式脂肪的含量,反式脂肪会在脂肪下面单独成列,数值也是越接近0越好。

但是添加糖和反式脂肪,并不是必须标注出来的。如果你在营养成分表上没找到,可以仔细观察配料表,尤其要注意几个配料,包括白砂糖、糖浆、氢化植物油和人造奶油。这几个配料在配料表上排位越靠前,说明添加糖和反式脂肪的含量越大。

最后,到了四号风险。四号风险很常见,但不少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就是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很多人都关心吃什么能增强免疫力。关于营养和免疫,咱们后面有一讲会专门来讲。在这里,我们更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样的食物对人体有害